長江日報融媒體2月25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荊彤)年輕時雙腳大拇指就長出“疙瘩”,穿再寬松的平底鞋走路都會腳疼得厲害,95歲的王奶奶就這樣忍痛走了70年,直到近日發現右腳第三個腳趾開始發黑,到醫院檢查才知腳趾已壞死,必須接受截肢手術。
“以前只是走路疼,現在腳趾怎么都發黑了?”近日,家住漢陽的王奶奶來到武漢市第四醫院就診。老人介紹,20多歲時,雙腳大拇指外側開始長出“疙瘩”且越長越大,拇指和第二、第三個腳趾變形且向內側發展。礙于家中條件有限,雖然走路很疼卻一直默默忍耐。平日,孝順的子女會為母親買來柔軟、寬大的鞋子,但老人的第二、三個腳趾因長期變形,完全壓在第四趾上,每次外出步行不到5分鐘,就疼得必須停下來休息。
“患者是典型的拇外翻畸形,拇指偏離達到60度,幾個腳趾重疊在一起,皮膚磨損破潰感染導致壞死。”該院足踝外科方真華主任介紹,王奶奶需要立即接受手術,截掉壞死的第三個腳趾,否則會引起整個足部感染,重則危及生命。
方真華介紹,拇外翻畸形是常見于女性的一種遺傳性疾病,如果長期穿高跟鞋則會使病情加重。過去,很多患者并未將拇外翻看作是疾病而引起重視,總認為是正常情況,選擇強忍痛苦。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和健康觀念的提升,患者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和外型美觀,開始重視拇外翻治療。“每年門診會接診500多例拇外翻的患者,其中近200例患者需要手術。20至30歲的患者來醫院主動咨詢,通常是為了美觀。”
去年,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在成功接受拇外翻手術后,又帶著妻子找到方真華,做了同樣的手術,術后兩人感嘆:“生活質量大大提高,早知道的話應該早點做手術!”
53歲的廖女士長期被拇外翻畸形問題困擾,退休后,她打算與自家姐妹四處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礙于不能走遠路,來到武漢市第四醫院接受手術,術后幾天就能下地走路,之后,其遠在深圳的姐姐也回到武漢,來醫院接受手術。
方真華提醒,女性穿高跟鞋時,身體重心前移,足尖負重增大,強行將足前部擠進錐形的窄小鞋尖內,容易誘發拇外翻、拇囊炎等疾患,引起足部疼痛、麻木等不適感。患者感覺疼痛后需及時治療,通過手術可明顯減輕患者疼痛,目前,也有一些美容院開展這類塑性手術,但多數只是簡單的“削足適履,哪里鼓出來了削哪里”,并未考慮到日后足部的功能。事實上,拇外翻手術在進行腳趾骨修整時,既要保留完整的關節結構,又不能破壞周圍肌腱等組織,雙腳承受著人體體重,不可破壞這一力學結構,因此手術專業性很強,切勿隨意選擇小診所、美容院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