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28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夏星)七旬老人突然頭暈、嘔吐,到醫院檢查發現竟是比大腦梗死更為兇險的小腦梗死。
家住硚口的何女士今年76歲,上周末吃過晚飯,她便出現頭暈、嘔吐等癥狀,剛開始以為是著涼感冒,便躺到床上休息,然而,到了當晚10點,老人的癥狀絲毫沒有緩解,反而加劇,家人立刻把她送到武漢市第四醫院就診。
接診的神經內科醫生檢查后發現,老人雖然意識清醒,但癥狀較重,建議她進行影像檢查。頭部磁共振顯示,患者小腦大面積腦梗死,病情十分嚴重,需要盡快接受對癥治療。入院第二天下午,老人突然陷入昏迷,不能言語,復查頭部CT發現腦腫脹,還出現了腦積水,經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的專家會診后,認為藥物治療已經不能解決問題,需要進行手術干預,去除后枕部的骨頭以減壓。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夏星介紹,老人常年口服的相應藥物讓血液不宜凝固,手術中從切開到縫合,傷口始終存在大出血的風險,此外,老人年齡偏大,基礎疾病較多,手術難度很大。最終,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手術及三天重癥治療和護理后,患者終于清醒,并能說出老伴和女兒的名字。
夏星解釋,相對于大腦梗死,小腦梗死更加兇險,因小腦位于后腦勺,空間狹小,一旦出現大面積腦梗死,會出現腦積水,還會壓迫“生命中樞”腦干,隨時可能發生呼吸、心跳停止情況,患者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通常來說,患者術后可恢復良好,不會出現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障礙,可做到生活自理。
醫生提醒,一旦出現頭暈、反復嘔吐等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一經確診為腦梗死,若頭部CT有腦組織受壓表現,病人出現意識障礙,要及時進行手術,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