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訊(長江日報記者 劉晨瑋 攝影記者胡冬冬 通訊員 李俊平 實習生尹佳 侯雅欣) 第五屆“我心目中的好醫生”評選啟動以來,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武漢地區各醫院管理者積極展開討論,大量讀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好醫生畫像,熱心推薦他們“心目中的好醫生”。今天,歷屆獲評的“我心目中的好醫生”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馬丁 李子云攝
第四屆“我心目中的好醫生”馬丁
新時代好醫生需要有原創性貢獻
馬丁 同濟醫院婦產科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
對于臨床醫生來說,到底要不要做科研,一直是近年來醫學界爭論的焦點。對此,馬丁給予了肯定回答:作為國內一流大學附屬醫院的臨床醫生,有責任為醫學發展作出原創性貢獻,讓更多患者獲益。
2013年,馬丁帶領團隊經過3年研究,通過檢測16484個中國漢族人群樣本,首次揭開漢族宮頸癌發病遺傳奧秘。
在很多醫學領域,中國與發達國家確實有不小差距,很多醫生習慣了遵從各種權威。但是,醫學領域有太多未知,沒有絕對的權威,新時代的好醫生,一定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與美國分為臨床型醫生和研究型醫生不同,中國的醫生兩者都要兼顧,壓力很大。這幾年,業界對于臨床醫生到底要不要做科研爭議不斷??墒侨绻蛔隹蒲?,中國醫生永遠只能跟著美國人跑。所以教學醫院的醫生一定要做科研,而且必須和臨床結合,“前店后廠”。
最多的病例在哪,最好的醫生就會在哪。中國醫生不能一味聽從國外的指南,一定要做自己的臨床研究,拿出更有說服力的數據,對世界醫學做出原創性貢獻。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新時代的好醫生,需要會整合資源,帶動各自領域的發展,讓更多病人受益。(記者王愷凝)

董念國
第四屆“我心目中的好醫生”董念國
新時代好醫生更需要“鐵人精神”
董念國 武漢協和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 國家二級教授
2014年84例!2015年102例!2016年100例!2017年95例!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的心臟移植連續4年全國第一,5年療效存活率比國際心肺移植協會報道高10%。這是中國最拼的一支心臟移植團隊,沒有之一。被稱為“鐵人專家”的董念國是這支“鐵人團隊”的領軍人物。
董念國還創下了幾項紀錄,心臟移植患者中年齡最小的嬰兒僅3個月、體重3.75千克,年齡最大的76歲。
“病人的健康就是我們的職責。站好自己的崗,我們才對得起將生命健康交到我們手中的每一位患者。” 董念國說:“新時代的好醫生更需要‘鐵人精神’,只要有一線生機,我們就必須為病人竭盡全力。”
董念國對“生命如此脆弱”的理解,比常人更為深刻。“病人和家屬到醫院治療,是出于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信任,好醫生必須對得起這份信任。因此對于每一位病人,都必須全身心地付出,‘鐵人精神’是每位醫生都應堅守的信條。” (記者 伍偉 通訊員王繼亮)

蔡春林
把患者放最高位置 在醫術上不斷精進
蔡春林 武漢市新洲區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 白求恩式好醫生 全國最美中醫
2013年長江日報獨家報道新洲區中醫醫院“不喝水的針灸師”蔡春林的事跡,感動了全國數十萬讀者網友?,F在蔡春林每天戴著瘺管上班,門診間歇抽3-5分鐘出來悄悄換藥。周一到周五全天看專家門診,周六、周日還要看半天門診,一天下來要扎7批七八十個病人。
說起自己“心目中好醫生”標準,“德排第一!”蔡春林脫口而出,醫德高尚比醫術高明更重要。身兼醫者和患者雙重身份,蔡春林對醫生這個職業的認識比別人深刻得多。在他看來,一個醫生只有懷著濟世為民、救死扶傷的“良心”來行醫,時刻為患者著想,才有可能想盡辦法去為患者解除痛苦。好醫生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把病人當親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過硬的技術也是好醫生必備的素質。病人來看診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醫生能夠切切實實地解除自己的病痛,醫生技術精湛,有自己的拿手絕活,這樣才可能留住患者。(記者劉璇 通訊員陶火應)

王爭艷
首屆“我心目中的好醫生”王爭艷
基層社區尤其需要德藝雙馨的好醫生
王爭艷:市漢口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 名譽院長 全國道德模范
雖然早已過了退休年齡,王爭艷仍然奮戰在基層醫療衛生戰線。兩年前,她查出胃癌做了切除術,身形瘦削,但忙碌卻沒有減少,每周在漢口醫院以及金橋等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
2017年8月30日,長江日報好醫網和斗魚直播合辦“小處方醫生王爭艷”,每周兩次的直播輕問診,王爭艷一場也沒有落下。
讓病人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是王爭艷堅持了34年的行醫準則。她說,好醫生應該堅持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擁有家國情懷,醫德與醫技并重,在自己的崗位上多奉獻多付出,這才是好醫生的本分。
分級診療的關鍵是基層要強起來,而基層衛生組織仍然缺少全科醫生人才。王爭艷一直投身于全科醫生的培訓事業當中,她期盼培養出更多與百姓零距離、接地氣的基層全科醫生,把預防保健做在前頭,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供更專業、更安全、更放心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