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訊(長江日報記者劉璇 通訊員吳萍 姚文龍)一年內6次進出醫院,醫生仔細詢問后找到癥結:管不住嘴。醫生提醒,對慢病患者來說,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醫生再怎么精心治療,也有可能是白搭。
81歲的李大爺住在東湖沙灣村,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衰等多種慢性疾病。他一直按醫囑口服各種治療藥,但病情卻時好時壞,療效很不理想。5天前的夜里,李大爺突然說喘不上氣,躺下去人更難受,家人趕緊將他送到武漢市東湖醫院。檢查發現,李大爺血壓和血糖很高,雙下肢水腫,已經出現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病情十分危重。
接診醫生發現李大爺的病歷資料中有一摞出院小結,數一數這已經是他今年第6次住院了。明明在治療,為何疾病頻發?醫生在問診中發現,李大爺平時魚、肉、海鮮、保健品等從不忌口,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煙酒也不禁。
“正是這種不加節制的生活方式,導致李大爺病情反復加重。”市東湖醫院內科主任醫師何燦輝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健康公式:健康=醫療(8%)+遺傳(15%)+環境(17%)+生活習慣(60%)。這意味著,醫生就算用盡全部力氣,也只有8%的作用,而病人手里掌握著60%。老人往往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必須在飲食等生活習慣上作相應調整。臨床中發現,慢性病患者病情加重,大部分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7日,病情穩定的李大爺出院了。出院前,醫生反復叮囑他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低鹽低脂,戒煙戒酒,不要用保健品替代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