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6月2日訊 5月30日,武漢市第一醫院與韓國韓藝NETWORK舉行醫美醫療合作簽字儀式,宣布在漢成立“中韓合作整形美容臨床基地”。據悉,這是湖北首家嘗鮮中韓合作整形美容的公立醫院。根據合作協議,市一醫院整形外科將聘請韓國頂級整形醫院的代表院長及整形外科專科醫生,來漢聯合開展吸脂、毛發移植、線雕、面型改造等整形美容項目。
韓國整形美容風靡全球。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數據統計,國人赴韓整容的事故和糾紛發生率,正以每年10%到15%的比例在增加。“在韓國整容失敗,跑回國內修復,是這兩年國內整形外科經常遇到的事兒。”該院副院長張瑤坦言,此次率先“嘗鮮”與韓國開展整形美容合作,旨在發揮公立醫院的技術優勢,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放心和更頂尖的醫美服務。
武漢多家醫院整形美容中心專家向記者透露,目前門診中三成左右的手術,都是在外面的整形美容機構做失敗后的修補手術。
注射微整形在正規醫院并不“受寵”
記者走訪獲悉,華科大附屬同濟醫院、華科大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解放軍武漢總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武漢市第五醫院、武漢市普仁醫院均開設有整形美容科。其中,相當一部分醫院的整形美容科“開科”二三十年。
去年10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在東院區成立了整形美容中心。科主任吳小蔚教授告訴記者,半年做了300多臺整形美容手術,每個月打瘦臉針和玻尿酸的僅十多例。
武漢市第三醫院是市屬醫院中最早開設整形美容科的醫院。楊艷清主任說,他們一年要做1800臺美容整形手術,瘦臉針和玻尿酸加起來不過300臺。
在私立民營整形美容機構中最受青睞的注射微整形,為何會在醫院“遇冷”?“效果來得快去得快,遠期風險無法預估。”兩位專家一致稱。其中,最讓他們詬病的是玻尿酸、膠原蛋白和自體脂肪注射,后兩者在正規醫院鮮有開展。
“注射微整形最怕的就是眼動脈被脂肪顆粒堵住,這種失明是無法逆轉的。”解放軍武漢總醫院眼科每年都會接診多例因面部注射微整形,導致眼動脈栓塞失明的病人。該院眼科主任宋艷萍透露,眼動脈脂肪栓塞非常兇險,從目前報道的文獻來看,還沒有一例救回來的。眼睛血管被堵死后,還易繼發青光眼,甚至要摘掉眼球。
吳小蔚介紹,并非是這些填充物有多大的問題,關鍵是操作方法。他指出,注射看上去很簡單,其實很考量一個整形醫生的水平,對面部解剖層次的要求尤其高。力量過大、注射層次不對,都會造成血管栓塞。
吳小蔚提醒,注射隆鼻、除皺這些看似很小的微整形,并不是簡單的打一針就可以了,只有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和具有執業資質的專業醫生才能開展。除去不規范的操作帶來的危險,目前市場上的注射產品魚龍混雜,也極易導致美容意外的發生。
整形科醫生在國外“含金量”最高
目前,武漢登記在冊的大大小小整形美容機構有300多家。作為武漢市整形美容行業質控中心,武漢市第三醫院每年都會對市場上登記的民營整形美容機構進行質量監控。
中心主任楊艷清透露,從業醫生從不接受培訓,越級手術和病歷書寫不規范的情況普遍存在。“去年武昌區衛計委的醫療投訴中,民營整形機構的投訴占到了60%以上。”他指出,最令人擔心的是,大量的私人整形美容工作室無人監管,成為行業最大的“黑洞”。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總量超過9000萬例。楊艷清坦言,盡管目前公立醫院開展的整形美容手術不少,但是遠不及私營整形機構。“除了用廣告狂轟亂炸,用錢拉病人也比比皆是。”他透露,很多私營機構給中間人的提成高達50%~60%,機構還要賺錢,手術質量可想而知。
“不是誰都可以做整形美容的,國外的整形外科醫生是‘含金量’最高的醫生。”曾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整形外科做博士后的吳小蔚告訴記者,美國整形外科醫生至少要經過7年的住院醫生培訓才能考取執照。
中韓醫術交流促進委員會會長宋明輝介紹,在韓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整形美容醫生必須經過2年醫學預科,4年醫學專科學習,當2年的實習醫生,4年的助理醫生,至少要經過12年的歷練,并順利通過5次以上的國家級嚴格考試,才能拿到整形外科專家資格證。而目前韓國僅首爾江南地區就有600多家整形美容機構,正規執業的整形美容醫生遠遠達不到遍地開花的診所的需求。
整形美容從“治病”轉向“醫美”
武漢市第三醫院整形美容科成立于80年代,從燒傷科分離出來。當了近30年整形外科醫生,楊艷清最大的感觸是,整形美容已經從“治病”轉向“醫美”,最近10年是“醫美”快速發展的黃金期。他介紹,此前整形外科是以燒傷、車禍病人的疤痕修復、皮膚缺損和器官缺失的再造為主,“醫美”頂多是割雙眼皮、墊鼻子和隆胸。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形美容中心負責人郭亮清楚地記得,17年前他剛進醫院時,每天都是和團隊合作做各種器官缺失的修復和再造。“現在這種整復手術只占到30%左右,七成都是來做美容手術和皮膚激光的患者。”郭亮稱,整形美容從服務“病人”轉向服務“顧客”,醫療技術從“粗獷”走向“精細”。
“中國人最愛整容的兩個部位,分別是眼睛和鼻子。”郭亮說,根據全國整形美容的數據,每年的整形美容手術中,29.8%是做眼睛的,23.9%是做鼻子的。“在我們科,做眼睛和鼻子的占了一半。”他指出,以前,求美者只是單純要求把眼皮割雙,鼻子墊高,而現在對于手術方式和術后效果的細節化要求更多了。
隨著“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求美者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一醫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汪國民說,以前來求美的年輕人大多都是求著家里人來做手術,家人往往不同意,現在很多都是父母主動帶著孩子來的。
不久前,郭亮就遇到了同時來求美的一家三口。18歲的女兒從國外回來做眼睛和鼻子,拆線時媽媽看到效果不錯,也做了眼睛,隨后爸爸也跟著做了祛皺和祛眼袋。“母女同做的在門診比比皆是。”
汪國民說,十幾年前,求美者還呈現兩個極端: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和顯現老態的老年人。年輕人是想變美,老人則是想看上去年輕一些。而現在全年齡段的人都不少,30多歲的人選擇防衰老項目,40多歲的人做面部年輕化項目。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要求量身定制整形方案。”讓吳小蔚感觸最深的是,以前的年輕人比較盲目,經常拿著明星的照片,要求按照上面的某個部位來整,以為自己不漂亮只是單個方面的問題,結果術后被嘲笑為“網紅臉”“蛇精臉”。“現在,我在門診中經常會遇到年輕人要求醫生拿出適合自己的整形方案。”
市民選擇整形美容機構要“五看”
最讓專家們擔心的是,國內整形美容行業發展至今,大量民營機構進入美容市場。但監管等各方面力度跟不上,結果出現很多問題:國內市場缺少行業發展規劃和行業標準,地區發展不平衡,產品魚龍混珠,技術良莠不齊。尤其是近幾年來微整形的快速發展,以至于生活美容院、非醫務人員的工作室也涉足微整形,求美者受到傷害的事件頻頻見諸報端。
要保證手術的質量和效果,湖北省整形外科學會主任委員、武漢協和醫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孫家明教授建議,求美者在選擇醫療機構時要“五看”:
一看資質。整形醫院按衛生部標準由高到低可分為整形美容醫院、門診部、診所(科室),其中級別越高,標準越嚴格;
二看專家。確認相應醫生的專業資質和是否有固定的專業技術人才梯隊,如具備從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到主治醫師等各個層面的人才梯隊;
三看案例。一個正規、專業的整形機構,一個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整形美容醫生,一般都有自己典型和成功的手術案例,并具有相當的知名度;
四看設備和環境。一家專業的整形美容醫院,要有“層流手術室”等治療環境,同時要具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應的設備,而良好的醫院環境與周邊自然環境讓人感到舒心,也有利于術后的恢復。
五看服務。一個口碑良好的整形美容醫院給顧客的承諾和服務是全程的,一對一的專家咨詢、設計、手術及術后效果呈現、護理等必須要有保障。( 長江日報記者劉璇 通訊員喻锎 譙玲玲 鄒亞勤 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