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嗜嚼檳榔者人數眾多,以嚼食新鮮檳榔為主,有沒有由此導致口腔病變甚至誘發口腔癌的呢?記者昨日從三亞最大的三甲醫院——海南農墾三亞醫院口腔科了解到,該科室一年收治的因嚼食檳榔引起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患者約有500人,收治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患者約有五六十人。
這個數字看上去并不太大,但相對于該市2017年的76.42萬人,這個比例就已經很高了。
武漢大學口腔醫院2017年接診的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患者1489人,而武漢市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由此算來,三亞人因嚼食檳榔引起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發生率是武漢人的4.4倍。
三亞市人民醫院口腔科王金齡等醫生對到該院就診的81例患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患者進行了調查,81人均為咀嚼檳榔后引起該病,對于檳榔致病知曉者只有15例,75%的人認為咀嚼檳榔對身體有好處。
81人中當地居民48人,有33人保持了咀嚼新鮮檳榔的傳統習慣。非海南籍患者33例,其中27例只咀嚼干檳榔,他們來到海南受當地居民影響開始咀嚼檳榔,但多數外來人不習慣吐出紅色的汁液,并顧忌其會將牙齒染黑,而干檳榔口味豐富又容易保存和攜帶,所以形成了咀嚼干檳榔的習慣。
只咀嚼新鮮檳榔的30例當中,有27例在5年以上才就診;全部81例患者中咀嚼檳榔1年內就患上此病來就診的有12例,全部為咀嚼干檳榔者,最短者咀嚼2個月就出現癥狀而來就診。王金齡等醫生由此得出結論,干檳榔比新鮮檳榔致病性更強,出現臨床癥狀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