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17日訊(記者向潔 通訊員劉杉)9月15日,江岸區“2018年全國科普日暨機器人進校園校際聯賽嘉年華”活動在長春街小學舉行。據悉,江岸區將重點打造機器人技術進校園特色科普工程,以“政府購買、企業參與、學校主體、普惠學生”四輪驅動的方式,共同出資80萬元啟動機器人技術教育試點工作。
江岸區中小學校開展機器人教育已有20年之久。早在1998年,育才二小便成立了機器人活動小組;2002年,該校學生在葡萄牙舉行的機器人足球世界杯中獲得了亞軍,這也是中國小學生第一次在世界性機器人賽事中獲得獎項。2008年,江岸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率先在武漢建成了第一個區級機器人活動室。“盡管有著20年的教育積淀,但廣受學生追捧的機器人技術教育卻一直以‘課外’‘選修’‘少數學生參與’的方式呈現,這與當前國際環境下人工智能加速度發展的現狀并不匹配。”
江岸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方調研,區科協與區教育局達成共識,確定了“讓轄區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人工智能教育”的工作目標,并列出了三步走的實施策略:2017年,先行在全區5所條件較好的小學的三年級學生中試點“機器人技術教育”;第二步,力爭在四年內實現轄區中小學接受機器人技術免費培訓人數達到學生總數的10%;第三步,力爭在下一個五年內實現轄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面普及。區科協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為學生提供專業教師、配套教材和系統課程;區教育局為試點的5所小學配建了專用機器人活動室;5所試點學校為三年級學生每周設立兩節“機器人技術”課程,以保障人工智能教育的有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