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12日訊(記者劉睿徹 通訊員溫紅蕾 實習生熊瀟瀟) 12日是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自2005年以來,先天性心臟病已連續12年排在我國出生缺陷疾病的第一位。12日,湖北省婦幼保健院首次發布報告稱,我國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為7.4‰。
據統計,中國每年出生人數1600萬,出生缺陷發生率5.6%,計算出生缺陷兒達到90萬人。其中,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臟病13萬例,每新發一例先天性心臟病,按照生命周期產生的疾病經濟負擔,約為10萬元人民幣,將造成社會經濟損失約130億元。
一直以來,國內胎兒(嬰兒出生前)先心病的發病率缺乏準確的研究數據,往往參照國際上數據。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的國家首批產前診斷培訓中心,通過十年時間對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多家醫院的超聲醫生進行培訓。在統一標準的基礎上,由來自92家醫院的187名超生醫生就胎兒先心病產前診斷情況進行回顧性的調查,調查時間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3年的時間。
結果共計調查孕婦2452249人,檢查出先心病有18171例,發病率為7.4‰。該研究項目負責人省婦幼超聲科主任陳欣林介紹,這也是我國胎兒先心病到目前為止最大樣本量的數據,對我國人群的胎兒先心病防治研究有重要意義。
調查還發現,排在前列的先天性心臟病主要類型,依次為法洛氏四聯癥、房室間隔缺損等。
據悉,家族遺傳史、孕婦患有糖尿病、妊娠早期接觸致畸藥物或放射性物質、孕婦病毒感染、近親婚配等,被認為是先心病的誘發因素。
這次調查發現,胎兒發生先心病,母親有高危病史的占比并不高,占到5.64%;三成以上有先心病的胎兒還發現同時合并有其他畸形,占到32.8%。
在對18171例胎兒先心病的孕婦年齡統計發現,25到29歲的年齡人數最多,占到41.51%。專家解釋,主要這一年齡層育齡女性基數更大。
對于做B超發現胎兒先心病,是保還是不保呢?陳欣林解釋,超聲發現后,還需要進一步檢查,對于染色體正常、簡單先心病目前已有很成熟的治療方法,仍然可以考慮要孩子。
心臟結構在胎兒8周時就發育形成,最早14周就能發現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目前超聲診斷(即做B超)仍是檢查先天性心臟病首選手段。
減少出生缺陷,關鍵在于預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出生缺陷的預防措施分為三級:
一級預防——孕前咨詢和檢查。由于多數出生缺陷發生在胚胎發育的第3至第8周,許多人發現孕情時(4周以上)已錯過預防機會。因此,預防出生缺陷的關鍵時機在懷孕之前,加強婚檢、孕前進行優生遺傳咨詢、進行致病微生物檢查等源頭預防尤為重要。
二級預防——產前檢查。整個孕期有5次以上產檢,通過產檢可以篩查出高危孕產婦,及時診斷和治療,減少患兒出生。
三級預防——新生兒疾病篩查。寶寶出生后,發現問題,及時治療。(記者劉睿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