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女孩接受急救
女孩被咬傷的手指一場生命大營救已展開
是否脫離生命危險要等兩到三天后確定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實習記者 高庸) 當6歲的小月(化名)把右手伸向裝有蛇的盒子,危險正向她一步步逼近。
直到手已經腫得發紫的小月才說出實情:手是被蛇咬的。于是,一場生命大救援展開了。
究竟咋回事
右手中指被蛇咬了一口,腫脹發紫
昨日上午,在盛京醫院兒童重癥監護室的門外,記者看到了小月的家人。
小月的媽媽劉女士坐在小板凳上,表情木然,“9月3日19時許,小月帶著家里養的寵物蛇出去玩兒,小蛇被裝在一個長方形的玻璃盒子里,小月打開了玻璃盒的蓋子,把右手伸了進去。”
此時的小月并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小月右手的中指,被蛇咬了一口。回家后,受傷的小月因為怕被責備,并沒有告訴家長自己被蛇咬傷的情況。
半個小時后,家長發現小月的右手發紫腫脹了。當時問孩子怎么弄的,小月也沒有說。在盛京醫院就診時,因為小月的右手腫脹嚴重,醫生擔心會壓迫到手臂的血管和神經,準備實施手術減壓,而在醫生的一再詢問下,小月才說出了被蛇咬傷的實情,而此時小月的整個右小臂都腫脹發紫了。
哪來的蛇
孩子爸在本溪旅游時撿回來的蛇
小月的媽媽說,這條咬傷孩子的蛇是孩子的爸爸半年前去本溪旅游時,在山上撿的,拿回家就一直當寵物養著,根本沒想到蛇是有毒的。
在小月道出被蛇咬傷的實情之后,家長回家把咬人的毒蛇帶到了醫院。記者在醫院重癥監護室外,看到了咬人的毒蛇。蛇裝在一個長方形的玻璃盒中,蛇身長近一米,周身長有米灰色的花紋,看人的時候還發出嘶嘶的響聲。
緊急搶救
尋了一夜救命血清,終于找到了
醫生在得知小月受傷的原因之后,第一時間告知醫院的藥局和藥庫,患者急需蛇毒血清。可是,由于被毒蛇咬傷的情況在城市里并不多見,醫院并沒有儲備蛇毒血清。
此時,一場關于生命的大營救展開了。
在院方積極聯系其他醫院尋找血清的同時,在微博和微信平臺上,各路愛心人士也在積極轉發小月的情況,希望能有更多對毒蛇咬傷治療有經驗的人看到小月的情況,尋找蛇毒血清。最后在醫院的多方協調之下,終于在4日早晨找到了救命的蛇毒血清。
孩子咋樣了
心肌損傷,仍然處于昏迷狀態
據主治醫生介紹,在不知道受傷原因的情況下,只看到右手中指有葡萄粒大的血泡,并且整個右手小臂伴隨著嚴重的腫脹。得知小月是被蛇咬傷之后,在注射蛇毒血清的同時,為了降低手臂腫脹壓力給神經和血管組織帶來的壓迫傷害,醫生還為小月的右手臂進行了切開減壓手術,以防止右手臂壞死。但小月的情況卻不容樂觀,相繼出現了心肌損傷,血小板數降低,血紅蛋白指標低等癥狀。
小月的主治醫生告訴記者,要等兩到三天后,才能確定孩子的情況是否能夠脫離生命危險。
昨日15時30分,兩位分別來自鐵嶺和新賓的治療蛇毒的醫生也來到了盛京醫院。在和孩子的家屬進行溝通之后,家屬表示,目前還是主要按照院方的治療方案對孩子進行救治和觀察。截至記者發稿時,小月仍然處于昏迷狀態,在兒童重癥監護室監護。
■專家解惑
傷人毒蛇疑似“巖棲蝮”
看到咬人毒蛇的照片,野生動物方面的相關專家告訴記者,根據照片,可以初步判定咬人的毒蛇是巖棲蝮,是蝮蛇的一種,有劇毒。被蝮蛇咬傷之后,傷口會迅速腫脹,人會有麻木感,神志不清等癥狀。
專家指出,在遼寧省境內的毒蛇,多為蝮蛇類毒蛇,這類蛇在外形上最為明顯的辨識特征就是它的頭部,蝮蛇的頭部呈三角形。
■專家提醒
被咬傷后就醫盡量帶著蛇
醫生介紹,一般被毒蛇咬傷后,傷口局部常留有一對或3至4對毒牙痕跡,而且周圍會出現明顯的腫脹,并伴有劇痛、灼痛或麻木感,傷口處發黑、發紫、流血不止。而被無毒的蛇咬傷后,傷口局部可留兩排鋸齒形牙痕。
如果無法判斷是否為毒蛇所咬時,建議按毒蛇咬傷急救。被蛇咬時應保持鎮靜,并爭分奪秒地對傷口進行現場處理。
野生動物專家提示,因為不同的毒蛇需要不同的蛇毒血清醫治,所以在送傷者去醫院的同時,應盡量把咬人的毒蛇一同帶往醫院,以便醫生確認救治所需的蛇毒血清類型,對癥下藥。
急救處理分五步走
1.燒灼:第一時間燒灼傷口,用打火機、火柴、鐵絲、木棍等都可以,使毒素在高溫下變質。
2.結扎:被咬傷后,蛇毒在3~5分鐘內就可迅速進入體內,應盡早阻斷靜脈血向心臟回流。簡單的辦法是在傷口向心臟方向約3~5厘米處用繩子、繃帶甚至布條結扎,15分鐘放松1分鐘。另外,受傷后走動要緩慢,以減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將傷肢臨時制動后放于低位。
3.沖洗:傷口若有毒牙遺留,應取出毒牙并反復沖洗傷口;在傷后1~2小時內,在傷口處劃開長2~3厘米的十字切口,深達真皮以下;若能及時找到冰塊,應將冰塊敷于傷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縮以減慢蛇毒的吸收。但應注意,血液毒型毒蛇咬傷者不宜做擴創排毒,以免傷口流血不止。
4.吮吸:用嘴吸出傷口內的蛇毒,每吸一次后要用清水漱口,但應注意吮吸者需無口腔黏膜及唇部潰破癥狀。
5.求助:及時用手機或電話咨詢專家實時指導,并聯系附近的醫院準備搶救措施,在24小時內及時使用相應的抗蛇毒血清效果較好。
據《廣州日報》
我省有7種毒蛇
虎斑頸槽蛇▲
身體形狀與動作像眼鏡蛇。脖子后有條突起的頸腺,毒液就在那里。一般不攻擊人,很少造成致命傷害。
蛇島蝮▲
體形粗壯,頭略呈三角形,有頰窩,軀尾背面灰褐色。多潛伏于灌叢下、枯草邊、石板下或巖縫中。
青環海蛇▲
其軀干略呈圓筒形,體細長,后端及尾側扁。全身具黑色環帶55~80個,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動物。
半環扁尾海蛇▲
此蛇頭小,脖子極短,身體粗扁,尾巴扁平如魚鰭。一般成群出沒于海邊,毒性很高。
短尾蝮▲
主要棲息于墳堆草叢及其附近。背面淺褐色到紅褐色,有兩行深棕。
巖棲蝮▲
有29~44個各占4~5枚鱗的暗褐或黑褐色寬橫紋。棲息于石山陽坡,亦見于林地邊緣,溪流沿岸,常見石縫中。
烏蘇里蝮▲
多見于平原、淺丘或低山的雜草、灌叢或田野、石堆中。
(原標題:父撿毒蛇當寵物 女兒玩弄被咬命懸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