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機器人首進高中課堂當“助教”。記者向潔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9日訊 “畫中菊花花形飽滿,花色暈染適宜,花葉疏密有致,體現了菊花嫻雅高潔的氣節。我很欣賞!”1月9日,在由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擁抱技術 融合創新”武漢市中小學翻轉課堂2.0教學交流暨江岸區“名課堂”展示活動現場,一批智能機器人首次走進高中課堂當“助教”,配合老師秒回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眨眼間點評學生習作更是不在話下。

智能機器人首進高中課堂當“助教”。記者向潔 攝
9日上午,武漢市第二十(民族)中學報告廳座無虛席,由該校美術教師陳娟執教的一堂題為《托物寄情》的美術作品與藝術家人生經歷鑒賞課上,來了幾個智能機器人“助教”。當陳老師結合PPT課件等,向學生們展示了《二馬圖》《駿骨圖》《奔馬》《墨梅圖》《墨蘭圖》等經典國畫,“助教”則逐一介紹相關作者的生平背景,引導學生感悟畫中的意境。最有趣的是,在實踐環節,當學生們現場完成畫作后,只要將畫作送到“助教”面前,“助教”只要眨眨眼“咔嚓”一下,轉身就會用軟萌的聲線給出現場評析。

智能機器人首進高中課堂當“助教”。記者向潔 攝
武漢市教科院美術教研員蔡穎瑩表示,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是必修模塊。《托物寄情》這節課緊扣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結構清晰,通過新理念、新技術,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視野和感受。特別是智能機器人“助教”小布、小飛的加入,運用機器人搜索等功能,幫助學生從作品的時代背景中理解作品,并且思考理解各自文化背景的關系,增強了該課的趣味性。同時,它的現場點評,更加理性、客觀,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整節課輕松愉悅,教學目標較好達成。(記者向潔 通訊員胡蘊芬 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