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記者程艷 通訊員梁光塵)“這個節我們不回來了,小林要復習呢。”正在武漢東湖風景區務工的林曉勇給老家的父母打電話,語氣輕松愉快。林先生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今年9月成功從福建漳州轉入位于東湖風景區龔家嶺的張家鋪學校讀書,避免了在老家做“留守兒童”的命運。在東湖風景區,今年類似小林這般幸運的農民工子女有130名。而這些,是近期市委營商環境專項巡查第十五組重點督辦的結果。
今年6月底,第十五巡查組在龔家嶺、鼓架等社區走訪時發現,張家鋪學校教室十分緊張,附近的好多孩子今年入學恐成難題,部分在此租房的農民工忐忑不安。當地家庭條件較好的原戶籍居民子女尚可通過借讀等途徑安排在周邊城區的中小學,而農民工子女因各種因素,最便利的是就讀張家鋪學校,否則只有回原籍上學而成為父母擔憂的“留守兒童”。
巡查組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早在2009年9月之前,該地區的孩子都在洪山區尤廟小學或武漢市青鋒中學就讀。2009年9月,尤廟小學、三合小學和張家鋪小學進行整合撤并,將在尤廟小學、青鋒中學就讀的孩子全部合并到位于龔家嶺的張家鋪學校,組成了1一9年級綜合制義務教育學校。學校有近千名學生,其中超過80%是外來務工群體子女。由于學校位于拆遷規劃范圍內,5年前就停止一切房屋建設,規劃中的3所小學、1所初中、1所高中興建還有待時日。
隨后,市委第十五巡查組向東湖風景區管委會下達巡查事項交辦單,要求設法緩解張家鋪學校教室緊張狀況。東湖風景區管委會對此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各相關部門研究,鑒于今年開學季再增加2個教學班的前提是擴充校舍,經區教育部門協調,由區財政出資74萬元,原擬建2座活動板房教學場所,擴充到5座,其中4座總計260平方米的板房劃為新的教室,每座可容納近50名學生入讀。該批活動板房于8月27日建成,并于9月3日開學時正式投入使用,一舉解決了今年新入學130名外來務工群體子女的就學難題。當地居民拍手稱贊:“東湖風景區管委會這件實事辦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