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列夫·曼諾維奇提出了一個飽具爭議的想法,他將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描述為“圖靈的領土”與“杜尚的領土”的嫁接。新媒體藝術(又稱:電子藝術、數碼藝術、網絡藝術、互聯網藝術)無疑跨越和突破了這兩片“領土”之間的界限。隨著新的媒體技術進步和理論革新,新媒體藝術家也紛紛開始通過藝術實踐,回應這種與新技術革命緊緊相連的當代處境。科技以藝術的方式“詩意”的存在,而藝術則借以科技算法得以展現。

“聯覺未來——科技藝術季”聚焦在科技時代,如何實現人類感知的突破與超越。“聯覺”(Synesthesia)是一個心理學的術語,又稱“通感”,是一種具有神經基礎的感知狀態,表示一種感覺刺激或認知途徑會自發且非主動地引起另一種感知或認識。就像人們聽見某種聲音時,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顏色;回憶起某個記憶的時候,首先想起來的可能是味道。

雙展購票二維碼
“聯覺未來——科技藝術季”是一次跨學科、跨領域、跨邊界的實驗,時間跨度為3個月。其中包括兩個新媒體藝術家的個展,即“流變:黑川良一”和“仿生人會夢見電子奶牛嗎?” 陳抱陽個展;以及一系列圍繞科技與藝術的跨領域論壇、工作坊。日本藝術家黑川良一用數字技術重塑自然秩序,并讓觀者產生“聯覺”的感受,構成一場沉浸式的超感官視聽盛宴;中國藝術家陳抱陽借助VR,實現身體與機器的交互,探討科技對人類感知系統的限制與突破。
一、 流變:黑川良一
公眾展期:2018.9.30-2019.1.6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
10:00-20:00(19:00停止入場)
主辦:武漢K11 Select
展場︰K11 藝術村(武漢光谷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山大道355號)

日本藝術家黑川良一是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布魯塞爾美術中心的特邀藝術家,也曾獲得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被稱為全球科技藝術創作者朝圣地)的金尼卡獎。本次展覽將展出金尼卡獲獎作品,曾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也將在國內首次亮相。

《ltrrans_ctx》(《轉換》)
“流變:黑川良一”的主題“流變(fluxes)”,既是事物物理狀態的位移,也象征著流動之光陰,變幻莫測之時空、川流不息之趨勢。“流變”正是貫穿本次展覽的一個基本概念,也是對藝術家黑川良一混合各種不同藝術媒介、用數字技術重塑自然秩序的創作方式的闡釋。

《流變:五個視野》
“一切皆流,無物常住。”(時間的流動是永恒的)
黑川良一受到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關于“變”的論述的啟發,將時間和空間的轉換轉化為動態流體的視聽運動。他利用空間中的視聽成分,在平行的時間線上,用影像與聲音的融合,呈現出時空的運動、方向、速度、形狀、顏色、重量和紋理。在他的視聽裝置作品中,對自然景象的拆分和數字處理以及不斷變化的聲音景觀,讓觀者產生“聯覺”和“冥想”的體驗,他試圖呈現“某種不需要用大腦去慢慢去消化、而是可以直接通過刺激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的東西”。

《Octfalls》(《瀑》)
展出的作品包括: “沉浸式”可觸視聽作品《瀑(Octfalls)》(創作于2011年,曾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重塑了物理世界的水流;多頻影音裝置《流變:五個地平線(rheo:5 horizons)》(創作于2010年,曾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金尼卡獎),對自然進行再編碼;最新以自然植物作為創作對象的雙聯影像裝置《轉換:(ltrrans)》(2018年),建立了事物流動的新規律。這位“數碼音影詩人”從“流水”的無序和有序的“結構和律動”中獲取了靈感,構成了時間的雕塑。這次,他將要在武漢譜寫他的流動樂章。
黑川良一Ryoichi Kurokawa
1978 年生于日本大阪。現在柏林居住與工作

日本藝術家黑川良一的創作媒介十分多樣,其中最為著名當屬視聽裝置。藝術家通常采用多個屏幕,讓抽象的圖像在黑暗中驟然顯現,或者在微觀的層面將對象層層剖開,呈現激增或崩潰的樣貌。在漣漪、悸動、旋轉等聲效的烘托下,觀者會恍然覺得屏幕上的圖像與運動似乎來自遙遠的深邃之地。這些移動圖像仿佛是運動于外太空的微觀粒子,或是一場復雜的化學反應,在累積的過程中醞釀一場震天動地的大爆炸。而在另一些作品中,藝術家會運用更為有機的視覺形式,比如飛瀉的水流或晶瑩的小水珠。黑川的作品通過視覺方式詮釋了自然的秩序和能量的力量。
黑川良一曾說,自然界是他重要的靈感之源。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糅雜的理念,將模擬和數字、時間和空間、整體和碎片、簡單和復雜,行動和沉思,聽覺和視覺等對立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之中。
視聽結合是黑川作品的關鍵。他認為視聽元素是同一個體中的不同矢量,只有讓它們流動與對撞才能產生優秀的作品。
在有些作品中,他錄制的瀑布聲漸漸沖淡為白噪,使觀者恍如置身于近乎虔誠的精神靜謐之境;在另一些作品中,他將現場錄音與電腦合成音互相組合,就好像將雜音極簡音樂與戰火摧殘的恐怖世界無縫融合在一起:黑川良一所呈現的視聽語言讓簡單與復雜糅合在一起,形成迷人的藝術效果。
在現場感受的轉變中,黑川良一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詩人,他以抒情的方式模擬人類對自然的感知并將其轉化為意象與情感的數字流,令人眼花繚亂。他就好像一位一絲不茍的建筑師,將精確同步的碎片化圖像并排展現在我們眼前,于是乎我們腦海中模糊的記憶逐漸消融在了這片無邊無際的光影世界之中。
從 1999 年以來,黑川良一一直投身于創作并在世界各地展示其視聽藝術作品。黑川認為聲音和圖像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并將自己的作品視為時間的雕塑。他的作品融想象、制作和錄音為一爐,就好像編配一場盛大華麗的交響曲。同時,他將視頻材料與計算機合成美學相互交織,改變了觀者對熟悉事物的看法。黑川在藝術生涯中有過不少重要的合作項目,最值得一提的是他與法國宇宙基本定律研究協會(CEA-IRFU)的天體物理學家和研究員文森特·米尼爾(Vincent Minier)的合作。他們根據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數據(由赫歇爾太空望遠鏡提供),創造出沉浸式的視聽裝置,令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黑川良一的重要的個展、群展和表演包括:客體(Objectum),Takuro Someya Contemporay Art 畫廊(日本,2018 年);譯碼器(Coder le monde),蓬皮杜藝術中心(法國,2018 年);形式的夢幻(The Dream of Forms),巴黎東京宮(法國,2017 年);反向折疊(Unfold),FACT藝術與創意科技基金會(英國,2016 年);有序的無序 (Ordered Disorder),Espacio Fundacion Telefonica(秘魯,2015 年);湍流(Turbulences),巴黎路易·威登E空間(Espace culturel Louis Vuitton)(法國,2012年);擊敗熵的一千種方法之一(One of a Thousand Ways to Defeat Entropy)— 第 54 屆威尼斯雙年展(意大利,2011 年);跨媒體藝術節(Transmediale),世界文化館(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德國,2010 年);綜合(Synthesis),泰特現代美術館(英國,2007 年)。
二、仿生人會夢見電子奶牛嗎?陳抱陽個展
公眾展期:2018.09.23-2018.10.30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10:00-20:00(19:00停止入場)
主辦:武漢K11 Select
展場︰武漢K11 Select(武漢光谷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山大道355號)

本次展覽是中國藝術家陳抱陽在武漢舉辦的首次個展,藝術家陳抱陽將VR虛擬現實運用到藝術創作中,他邀請觀眾進入VR世界,去探索科技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


仿生人可以夢見電子奶牛嗎?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奶牛嗎?”是一個關于意識與存在的假設,也是一個關于人類生命意義的終極思考。2017年夏天藝術家陳抱陽做了一個夢,夢境中他駕車在一條空曠的高速公路上,遠處有一個藍色霓虹燈的廣告牌,上面寫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Cows”(仿生人會夢見電子奶牛嗎)。一番Google后,他發現這與《銀翼殺手》原著菲利普•迪克的小說僅兩字之差。這件作品構建了菲利普•迪克的科幻烏托邦,通過設問“機器人能否像人類那樣感知世界?”的技術倫理問題,研究真實與虛幻之間的間隙。陳抱陽設計了“一虛一實”兩個空間,一個是實體的鋼化玻璃構成的“迷宮”,另一個是開放的虛擬VR空間。以玻璃構成的“迷宮”為載體,觀眾將佩戴VR眼鏡在物理空間中行走摸索。觀眾將被物理迷宮限制移動,從而放大真實與虛擬的裂痕;透明的“迷宮”承載了身體的交互,也構建了現場性的行為模型,建立了一種看與被看的景觀。這種觀看的關系也暗喻著科技與人之間的權利結構。陳抱陽的藝術創作來源于他對于科技不僅僅是一種創作手段的思考,他認為“科技如今之于藝術家更像合作者。”

陳抱陽 Chen Baoyang
陳抱陽是一位工作在科技與藝術之間的創作者。他于2016 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他的藝術創作來源于他對于科技不僅僅是一種創作手段的思考——科技如今之于藝術
家更像合作者。他經常對現有科技進行修改,不將它們置于產品經理預設的應用場景里,而
是將其與自己的創作思維結合。他對于“作為作者的科技”有寫作與研究。通過對科技本體
論的研究,探尋科技與藝術家及大眾之間的關系。
1989 出生于中國 浙江
2016 -2014 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
2014-2011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碩士學位
現工作生活于中國 北京
Solo exhibition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奶牛嗎(楊畫廊,北京,中國,2017),不可能的即興(云圖畫廊,紐約,美國,2016)
Group Exhibition
BRIC藝術中心(美國紐約)、Dedalus基金藝術中心(美國紐約)、開放空間藝術中心(英國倫敦)、劉海粟美術館(中國上海)、洛杉磯數字藝術中心(美國洛杉磯)、武漢美術館(中國武漢)、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杭州)、山水美術館(中國北京)、時代美術館(中國北京),Agora畫廊(美國紐約)、Gallerie Huit(法國阿爾勒)、紐約前波畫廊(美國紐約)及Wook Choi 畫廊(美國紐約)等。

三、“聯覺未來”系列公共活動
在“聯覺未來——科技藝術季”這個季度中,K11藝術村打造聯覺感官系列大型主題活動,內容涵蓋“科技X”藝術美學系列,“校園行藝術沙龍”大咖藝術家進高校主題,為青少年打造極具未來感的“蒸汽流變和賽博朋克藝術課堂”以及為少兒量身設計的科技感“藝術體驗工坊”。在節假日,我們還有特別活動呈現給全齡段藝術愛好者,整個科技藝術季,讓你的五感有不一樣的藝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