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祎 通訊員 喬長嬌 袁廣益
“下高鐵,40分鐘就能到我們這兒。”9月5日,坐在自家的民宿前,宜昌市興山縣榛子鄉和平村村民楊鳳賢正通過電話解答游客的疑問。
和平村海拔1300米,夏季平均氣溫22℃,全年空氣優良,發展康養避暑產業得天獨厚。2020年,和平村所在的榛子鄉開始大力發展康養旅游產業。
今年36歲的楊鳳賢,曾經與丈夫一同在家鄉養殖山羊。村里發展康養旅游后,楊鳳賢關掉養殖場,端上“生態飯”。
天空湛藍澄澈,白墻紅瓦的民居錯落分布。吹著18℃的涼風,體驗著滋滋冒著香氣的本土小吃,圍著篝火載歌載舞的游客,讓和平村像是一座游樂園。
“這里的空氣巴適得很!”興山高鐵站出口,四川話、河南話、武漢話等方言交織。背著小包、戴著各式遮陽帽的游客,排著長隊在這里換乘大巴車。
統計數據顯示,自2022年6月20日鄭渝高鐵開通以來,該站到達旅客64.78萬人次。
“外地游客越來越多,我們也看到了機會。”楊鳳賢說,她利用積蓄在家鄉蓋樓房,開辦“鄉遇清風”民宿,還承包了15畝地種植辣椒、西紅柿等蔬菜和瓜果。
“老了,老了,來這里圖個清靜。”齊整的院落干凈整潔,門前是一片水泥地,來避暑的老年游客開心地圍坐攀談。
“20間房,主推7—15天的短住產品,今年6月下旬以來幾乎每天都是滿的。”楊鳳賢細細算了一筆賬,按每間房150元計算,暑假兩個月進賬18萬元。
“高鐵讓人知道了興山,讓外地游客關注到興山。”楊鳳賢說,高鐵不僅直接引來30%的住客,還間接帶動更多自駕客來和平村旅游。
“去年第一次來,就愛上了和平村。”從武漢來避暑的老董今年又來了,一住就是兩個月。老董評價,在這里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去年,為方便打理菜地,也為方便帶游客下園子摘菜、買菜,楊鳳賢花了20余萬元買了第三輛車:一輛SUV越野車。
“三輛車,越野車下地,小轎車進城,面包車拉點散貨。”楊鳳賢說。
目前,和平村已經形成2000萬元級蔬菜種植、2500萬元級特色農作物種植以及500萬元級康養避暑三大支柱產業。“村民戶均年收入約10萬元,幾乎家家都有小汽車。”榛子鄉黨政辦主任張忠景說,該村許多村民在縣城甚至宜昌城區買了房,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學。
近年來,興山縣搶抓高鐵通車機遇,大力發展康養度假產業,形成了山上避暑康養、山下休閑觀光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興山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鄒海濤說,今年5月以來,興山縣游客量和旅游消費分別同比增長40%和60%。
“明年,宜昌至興山高鐵聯絡線將開通。”興山站站長陳偉說,屆時,興山站將接通滬漢蓉鐵路、沿江高鐵兩條高鐵大動脈,高鐵引流效應將會更加明顯,沿線產業和居民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