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趙雪純
通訊員 丁燕飛 張雅茹
“以前走兩步就疼得不行,現在我可以去公園遛彎了。”9月14日,湖北黃石患者梁女士(化姓)開心地給主治醫生發來一張自己悠閑散步的照片,照片中的她容光煥發,誰都不承想到,此前她被下肢疼痛困擾了9個月之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疼痛科“黑科技”的幫助下,梁女士靠“一針”就告別了病痛。
醫生為患者實行腰交感神經射頻毀損術
65歲的梁女士患糖尿病長達3年,血糖控制一直不佳。去年底,她開始出現雙下肢麻木疼痛的癥狀,行走受限,試過各種方法都沒能治愈。長期的疼痛折磨,使梁女士身心俱疲,兒女十分擔憂,又繼續四處求醫問藥,最終帶著母親找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馮曉波團隊。
經過詳細的檢查,梁女士被診斷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隨著病情發展,疼痛會逐漸加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馮曉波、謝恒韜專家團隊討論后,決定采用腰交感神經射頻毀損術進行治療。醫生解釋說:“這項微創技術就像用一根細細的針,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的幫助下,精準地找到疼痛的源頭,也就是交感神經,然后用射頻電流產生熱量,使局部達到所需溫度從而進行‘修理’。”經過詳細了解,梁女士表示愿意嘗試。
8月30日,梁女士進入治療室,醫生精細操作,成功完成腰交感神經射頻毀損術,術后只留下0.7毫米的針眼,幾乎無痕。術后2小時,梁女士嘗試自己走動時,疼痛感顯著減輕,很快出院。術后半個月,她恢復良好,9月14日,她給醫生發來在外散步的近照,并開心地說:“治了9個月,之前辦法用盡了都沒效,在中南醫院治好了,真的太感謝了!”
馮曉波主任介紹,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數高達1.14億,而其并發癥糖尿病足的發病率高達15%至20%,每年非外傷性截肢患者中50%以上是糖尿病患者。因此及時治療糖尿病足疼痛并控制血糖,是緩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腰交感神經射頻毀損術操作用時短,無不良反應和后遺癥,是目前治療因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腰部及下肢疼痛效果非常好的微創治療。此外,以疼痛為主的疾病,如盤源性腰痛,髖、膝、踝關節骨性關節炎;下肢血管疾病及伴發的疼痛,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難治性潰瘍、下肢雷諾病、多汗癥等;外傷、手術后下肢疼痛,如手術、外傷后下肢患肢痛、灼痛、神經炎等都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