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文清蔓
實習生 王金瑞
“涉企網絡輿情,目前像是一個無解的題目。”近日,多位采訪對象反映,部分自媒體矩陣一而再再而三地盯著企業造謠生事,造謠抹黑企業和企業家,以此換取不正當利益,給企業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正所謂“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據9月13日中國經濟周刊報道)
打擊整治網絡謠言 (圖源:新華社)
謠言是個壞東西,這是基本常識。近年來,網絡謠言有泛濫之勢。內容廣度、傳播速度、更新頻率、影響范圍以及社會危害性等都在顯著增強,數量之大,變化之快,前所未有。涉企謠言更是成為重災區。一些追求流量、博眼球的自媒體,不惜編造謠言、抹黑企業。這些謠言如同毒瘤,侵蝕著健康的網絡環境,破壞了企業信譽,讓守法企業苦不堪言,束手無策。
更令人擔憂的是,網絡造謠違法成本低,企業維權成本卻不低。立案難、賠償難、執行難等問題,讓許多被造謠企業只能默默承受損失。這些維權窘境助長了造謠者的囂張氣焰,讓其更加有恃無恐,也使得網絡謠言問題愈發嚴重。目前,造謠敲詐企業,甚至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
眾所周知,企業信譽,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立足市場之本。一家擁有好信譽、好口碑的企業,能夠吸引更多客戶和資源,實現更好更優地發展。相反,當企業遭遇無端的造謠抹黑,信譽受損時,必然會對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輕則導致客戶流失、合作伙伴疏遠,重則引發連鎖反應,縮減企業的融資能力、品牌價值乃至生存空間。長此以往,造謠傳謠將嚴重挫傷企業守法經營的積極性,阻礙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可見,任由謠言亂來,對虛假信息污染不加限制,只會造成各種直接或間接的破壞。
應對這樣的嚴峻形勢,離不開相關部門的雷霆行動。去年12月,公安機關以“三打三挖”為原則,即“打團伙、打鏈條、打生態,挖幕后、挖金主、挖資產”,重拳打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依法依規鏟除謠言滋生的土壤,切斷謠言傳播鏈條。這一舉措,無疑為守法企業提振信心、撐腰鼓勁,也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也要清楚地認識到,保護守法企業信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哪怕過程再曲折,哪怕路途再波折,也要爭取還企業以清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鼓勵更多經營主體在市場經濟中放手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