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高偉
通訊員 李慧敏 梅春艷
9月14日,我國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載人飛艇“祥云”AS700,在廣西桂林實現了首架正式交付客戶。
“祥云”AS700在廣西桂林陽朔上空飛行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來臨,陪家人、吃月餅、賞明月……除了像往年一樣的溫馨團圓,今年“祥云”號為您解鎖,將帶給您“天空掛明月,地有月亮山,遨游云海間,峰巒撫月玩”的全新體驗。“從風箏到飛機,中國人有著千年的飛天夢。”AS700載人飛艇總設計師周雷說,“‘祥云’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到‘云端’去散散步。”
首架“祥云”AS700交付
9月14日,中秋節前夕,位于廣西桂林陽朔的月亮山腳下,一架外形圓潤可愛、線條優美流暢、顏色白皙透亮的“祥云”AS700,頭錐佩戴鮮艷的“大紅花”驚艷亮相,在眾人的目光下,輕盈騰空,扶搖直上,宛如一只“空中白鯨”遨游在云山霧海之中,經過陽朔多個標志景點后穩穩降落。
當日,這架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首艘按照適航規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載人飛艇“祥云”AS700,實現了首架正式交付客戶,“祥云”AS700載人飛艇研制單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特飛所向先鋒客戶廣西桂林方舟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移交飛艇交付紀念鑰匙。活動現場還簽署了12架新購艇訂單,標志著國產載人飛艇的研制、生產、取證、交付全面貫通,即將開啟商業運營,不久的將來,乘“祥云”向“云端”成為多元化、高品質旅游的又一選擇。
此次交付的首架載人飛艇是于今年8月20日橫越“鄂湘桂”三省區、飛行近1000公里,從湖北荊門“長途跋涉”至廣西桂林,刷新了國產自研載人飛艇領域有史以來最長航時、最遠航程飛行的新紀錄,并開展了15天累計306人次的乘感體驗飛行,驗證了AS700載人飛艇的安全性、可靠性,為后續改進提升游客乘坐舒適度積累了參考數據。
“我坐過直升機、滑過滑翔傘,但坐這個大飛艇還是第一次”,有幸首批試乘飛艇的王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感覺完全不一樣,在這個大大的囊體下掛著游,又平穩又悠閑,真有種‘閑庭信步走云間’的感覺”。
低空經濟“飛”進尋常百姓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低空經濟正在起“飛”,“飛”進尋常百姓家。
“我也想坐”,86歲的劉秀群(諧音)是陽朔縣高田鎮的村民,自從“祥云”AS700轉場至陽朔后,這位每天透過月亮山仰望天空的老人就有一個夢想,“我每天都要到這里來,我想坐上飛艇去看我在南寧上大學的孫女,去看在很遠的地方當兵三年半都沒有回來的孫子……”
夢想是綠洲,在生活荒漠中提供源源甘泉。“從風箏到飛機,中國人有著千年的飛天夢。”AS700載人飛艇總設計師周雷說,“‘祥云’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到‘云端’去散散步。”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蘊藏著巨大市場潛力,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作為低空經濟發展的“國家隊”,始終堅持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全面融合發展。載人飛艇作為低空經濟裝備的“新成員”,將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
隨著低空飛行逐漸大眾化、普及化,低空旅游的產業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且空間巨大。政策環境的日益優化、技術創新的賦能驅動、市場需求的井噴爆發,讓低空旅游成為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融合業態之一,有力促進了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
“低空和旅游一直在雙向奔赴中向前發展,在快速發展中深化融合,成為旅游市場備受矚目的‘新賽道’”,廣西桂林方舟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曲鵬說,“作為AS700載人飛艇的先鋒客戶,我們將會全力打造載人飛艇的旅游應用場景,持續獲取運營經驗,借力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新機遇做強做優做大。”
“三個首次”助飛新賽道
綠色低碳是民用航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科技創新,促進安全、經濟、環保航空自主化、產業化發展,是打造民用航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之舉。
AS700載人飛艇最大航程700千米,最大航時10小時,最大設計飛行速度100千米/時,最大飛行高度3100米,一次最多可搭載10人(含1名駕駛員),妥妥的是一款“安全環保 綠色低碳”的出游“神器”。
低空經濟需要科技賦能與創新加持。在AS700載人飛艇的產品研制、結構設計、技術攻關等方面,研制團隊實現了“三個首次”,即首次實現飛艇主要材料國產化,完善了載人飛艇供應鏈體系;首次突破輕質低成本囊體結構設計,增強了載人飛艇市場競爭力;首次實現飛艇推力矢量同步伺服控制關鍵技術,提升了載人飛艇對起降條件的適應性。
后續,還將把低空觀光旅游作為典型示范場景,通過先鋒用戶試運營,打通載人飛艇商業運行的各個環節,延伸應用場景至空中廣告、城市安保、航空勘探、應急救援等多領域,拓展低空經濟新賽道,構建低空經濟新業態。
“低空經濟不僅是空中交通的延伸,更是產業創新與技術融合的產物。”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特飛所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載人飛艇作為低空經濟裝備的‘新成員’,未來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全譜系發展模式,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新增長極。”
低空經濟產業乘“機”起飛
日前,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湖北省加快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力爭全省建成30個以上通用機場和600個以上起降場地、150個以上地面基站、1-2個A類飛行服務站,重點打造6個“低空+”新業態示范應用場景,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湖北省加快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聚焦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低空研發制造產業、培育“低空+”經濟新業態、營造低空經濟發展生態4大方面明確了16項重點任務。同時,按照“一核三極”輻射聯動的布局,打造以武漢為中心,襄陽、宜昌、荊門為支撐,全省協同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
據了解,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始建于1961年,1968年定點湖北省荊門市,是我國唯一從事水面飛行器、浮空飛行器、通用飛機和創新型航空器研發、制造、試驗、試飛的綜合性主機研究所,隸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現有總資產逾11億元,員工1000余人。研究所設有總體、氣動、結構、強度、系統、航電、動力、環控等完備的航空主機所專業,以及強度、電氣、燃油、飛控、液壓、試飛等配套試驗驗證條件,建有高速水動力和結構腐蝕防護與控制兩大特色專業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建有輕型運動飛機研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浮空器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單位,是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單位。
“荊門即將開通全國首條浮空器低空旅游線路。”荊門市文旅局負責人介紹,“祥云”AS700應用于低空旅游場景,是荊門市繼風洞飛行、高空跳傘、滑翔傘等項目后增加的又一新的航空運動項目,這為荊門市發展低空旅游經濟注入了“新動能”,將助力荊門市打造低空運動休閑旅游目的地。
“荊門每年吸引近10萬人前來航空研學,去年漳河機場保障航校培訓、AG600試驗試飛、跳傘、航空攝影、科學實驗等各類飛行56756架次,初步建立涵蓋學歷教育、職業技能、飛行駕照培訓等通航教育培訓體系。”荊門市經信局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近年來荊門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立足3個“百億工程”,即百億民用飛行器制造產業集群、百億國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百億防腐材料產業集群,助推低空經濟產業乘“機”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