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超、朱雨婷、毛斯妮)近日,江岸區區委社會工作部聚焦街道社區普遍存在的社區治理重難點問題,集中開展“最優解”培訓,組織區直單位業務科室負責人和經驗豐富的社區書記登臺授課,為各街道推薦的210余名社區工作者教方法、傳經驗,幫助他們充電蓄能,提升治理能力。
緊貼需求立主題
連日來,江岸區委社會工作部多渠道、全方位組織開展社區治理高頻問題摸排,召開社區書記、社區“兩委”委員、社區干事座談會,聽社區同志講現狀、提建議;集中到老舊型、商住型等不同類型社區,與社區書記、“兩委”委員聊家常、詢難題。先后歸納整理社區治理高頻問題20余個,從中選取了社區應急救援、公共區域雜物堆放、老舊小區改造電梯加裝等9個反映最集中、頻次最高的問題,作為此次培訓主題,并設置提升小區治理效能、優化運行“三方聯動”、運用“五社聯動”助力社區治理三個分組討論的主題,增強學習交流的成效。
看到培訓日程安排時,桃源社區“兩委”委員楊陽略感意外:“最初,我擔心這次培訓理論性強、不接地氣,沒想到內容很實在、時間很務實,本來我只參加第一期,但又主動要求旁聽了第二期”。
精細組織促實效
為取得務實的培訓效果,培訓堅持參訓對象職責與授課內容高度契合,預先發放培訓日程安排,指導街道優先推薦與授課內容相關聯的社區“兩委”和社區干事參訓,確保做專業事的人聽專業的課。堅持實用管用原則,科學設置授課時間,精煉授課內容,主動對接應急、園林等區直部門業務科室、社會組織和有關社區書記,就授課積極溝通交流,區直部門業務科室負責人側重講政策規定,輔以案例分析,社區書記側重講社區實操,輔以經驗傳授,有些授課同志對講稿反復修改、打磨,力求參訓人員聽得懂、記得住。
江岸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專員黃剛圍繞“如何提升社區應急處突和應急救援能力”,進行系統講授,結合社區實際普及應急常識;區園林局孫俊圍繞“小區樹枝修剪、樹木移栽”,采取政策宣講、流程梳理和實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解開參訓人員心中疑惑;壹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付文圍繞“如何對小區業委會履職進行監督指導”,結合豐富的工作經歷,為大家理重點、講要點、指出關鍵;還有韓晶、李娜、張莉、羅婷、劉艷、徐娜等6名經驗豐富的社區書記,直奔主題、直抒胸臆。
推進轉化解難題
為加強思想交流、互學互鑒,此次培訓采取交叉編組的方式組織討論交流,讓參訓人員在一起碰思想、撞火花,大家踴躍發言。華清社區副主任陳楊在討論交流中說到,市場周邊占道經營在社區存在已久,聽了韓書記的講授后,感到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僅靠街道社區,還要協調城管、市場監管、公安等執法力量,積極發動經商戶共同監督……”
培訓是否有效果?帶著這個疑問,筆者隨訪了幾個參訓人員的所在社區,大家深有體會。
江北社區“兩委”委員武婷婷告訴筆者,轄區某小區19棟的業主裝修,擅自改變房間室內布局和用途,將原有衛生間擴大至無防水要求的陽臺,引起樓下業主不滿,雙方發生爭執、陷入僵局。她在平復雙方情緒時,進一步上門了解問題原由,運用“三方聯動”機制,邀請區直職能部門和街道城管部門,組織小區物業、駐區律師、業委會和居民代表等,就此問題開展現場說法和多次協商,最終樓上業主放棄改造計劃。
江岸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指出,這次組織開展的社區治理高頻問題“最優解”培訓是提升社區工作者治理能力的初步嘗試。下一步全區將緊跟社區治理形勢發展,主動收集治理難題,進一步創新培訓方式,探索引入情景式教學、辨析式教學,讓社區工作者在培訓中真受益、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