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喬焰、毛婉)近年來,為更好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與中醫藥政策銜接,促進政策效應疊加,荊州市不斷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積極參與探索緊密型醫共體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開創多元復合式中醫藥醫保支付方式,增進人民福祉,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荊州市醫保局、市衛健委聯合印發《荊州市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荊醫保發〔2024〕4號),組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已完成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測算和申報,正在草擬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方案,優先對中醫特色項目調整并給予加分政策,提升結算比例。
為更好將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荊州市衛健委對市直綜合醫院50歲以下的西醫醫生開展“西學中”培訓,對中醫診療項目納入教學內容,首批培訓200余人,為綜合醫院“用中醫”奠定基礎。荊州市中醫醫院近年來切實加強中醫人才培養和中醫技術推廣,每年舉行中醫知識和技能培訓,近3年組織中醫適宜技術專項操作培訓50余次,參加人數2000余人次,涉及技術項目32個。監利市中醫醫院成立中醫基層指導科,開展全市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共培訓 169人。
為實現醫保經辦服務一體化,荊州市醫保局堅持把為民辦實事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實現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站點全覆蓋;支持符合條件的中醫服務項目按規定納入到醫保支付范圍。同時,全市實現中醫館全覆蓋,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內涵建設,為轄區內居民提供多樣化的中醫藥服務。
荊州市醫保局積極將本地中藥產品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積極向省局推薦,已在省藥監局取得批文的自制制劑有100多種,將荊州市制劑中心、洪湖市中醫醫院制劑基地生產的鑿石丸、黃藤酒等自制制劑納入湖北省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為醫院持續發展注入了活力,惠及了廣大患者。市醫保、衛健部門多次組織縣市區多家醫療機構相關負責人赴中藥材龍頭企業實地參觀考察,推進放管服改革,為企業創新發展紓難解困。
荊州市醫保局依托“互聯網+政務”,積極搭建醫保服務管理線上平臺,并與省醫保信息平臺對接,實現四級互聯互通,推行線上醫保服務。公安縣市中醫醫院依托醫療保障政務服務互聯互通合作,9項醫保服務實現網上跨省通辦,簡化患者報銷流程,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利用。
此外,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中藥飲片、醫療機構自制制劑等納入醫保藥品目錄,2020年至2022年3年間,荊州市中醫醫院中醫制劑67種納入醫保藥品目錄,其中醫保乙類39種,醫保丙類28種,醫院的制劑品種可以通過醫保基金支付造福廣大群眾,醫保支付政策的社會效益及醫院的制劑品種的服務效益同步提升。將療效確切、體現中醫特色優勢的中醫適宜技術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使用的中藥與中醫醫藥服務項目基本滿足轄區內居民就醫需求。
市8個縣市區積極探索,不斷完善適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市衛健委協同市醫保局,通過提高荊州市中醫醫院2022年度DIP付費醫療機構等級系數,激發醫共體內中醫醫療機構發展中醫優勢技術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中醫藥服務特點和優勢。公安縣中醫醫院積極探索醫共體內實行醫保支付方式“五統一”原則,即統一基金管理、統一DIP病種目錄和計算規則、統一總額預算、統一考核辦法、統一清算方案,以市縣分級管理、責任共擔、統籌調劑、預算考核為基本路徑助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洪湖市中醫醫院根據院內實際情況篩選出肛腸科、骨傷科、婦科、瘡瘍科、風濕科及針灸科部分優勢病種,涉及肛周膿腫、慢性盆腔炎、膝痹、腰痹、中風、臁瘡、水火燙傷等傳統中醫特色療法病種,積極探索實施中醫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
公安縣中醫醫院嚴格執行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健全醫保藥品臨床使用效果評價機制,加強醫保藥品目錄落地情況監測。根據藥品目錄調整權限,建立醫療機構制劑、中藥飲片調整辦法,公安縣中醫醫院已有21種自制制劑申報為醫保乙類藥品,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洪湖市中醫醫院立足本市醫共體中醫服務特點,探索對長期住院的慢性期康復醫療建立慢性康復分組,將中醫康復尤其是針灸、推拿、中醫特色外治等項目建立細分組,對于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且日均費用較為穩定的中醫優勢病種,探索實行中醫按床日付費制度,更好發揮中醫康復技術作用,體現中醫藥在康復治療中的價值意義。松滋市委、市政府出臺政策,在DIP支付方式上向中醫醫院傾斜,松滋中醫醫院主動融入醫改,發揮中醫優勢,2024年申報鎖骨骨折等8個中醫優勢病種納入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提升中醫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