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通訊員 關杰青 李紅亞
9月10日,走進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廖家村,上百畝農田鋪在山野間。
田邊,半人寬的生態攔截溝環繞。溝中種有麥冬、連翹等植物,并填入食用菌袋料、鋸末、木屑、礫石和生物菌劑?!斑@道溝能有效吸收農田地下潛流中可能含有的污染物,防止面源污染?!贝逯懞\娬f。
湖北正扎實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小流域是流域綜合治理的基礎性單元。去年5月,湖北省啟動十堰茅塔河、咸寧羊樓洞港、恩施帶水河、荊門牌樓西河、荊州崇湖5個省級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
在茅塔河,不僅有生態攔截溝讓“讓泥不下山、肥不亂跑”,還推行水廁入戶、燃氣進村、垃圾分類。如今,茅塔河水質由Ⅲ類提升為Ⅱ類,主要監測指標改善了18%。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我省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霸谑∥睂贆C關工委舉辦的省直機關示范宣講報告會上,省委宣講團成員、省委直屬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陳正祥提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好局部和全局的關系。這讓我深受啟發?!笔∩鷳B環境廳總工程師劉春來說,在省委直屬機關工委指導下,全廳上下掀起學習、交流、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的熱潮,大家站位提升了,思路得到拓展。
“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需要建立局部與全局的辯證觀。”劉春來說,治理生態環境必須摒棄“頭痛醫頭”的思維定勢,從污染防治上升到全局視野,加快探索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從根源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浪河是丹江口水庫重要入庫河流。丹江口市浪河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堅持源頭施策、系統治理,平均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得益于一庫好水,農夫山泉、北冰洋等知名水企相繼落戶丹江口,“武當山”“丹江貢水”“水源地”等本地水品牌相繼涌現。去年,該市水經濟產值達140億元,今年上半年產值增長超過20%。良好的發展態勢,又推動當地干部群眾自覺成為一庫好水的守護者。
“今后,我們將推動越來越多的地方轉變思路,引導他們統籌保護和發展,實現生態價值有效轉換、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眲⒋簛碚f,在省級試點基礎上,我省已在每個有治理任務的縣市區至少啟動了一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初步形成小流域綜合治理擴面提質的工作格局。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是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另一大施力方向。我們需要打破過去部門單打獨斗、上下游不協同的局面?!眲⒋簛砼e例說,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與鄉村振興、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等工作相通。例如通過土地流轉推動適度規模經營,不僅有助于實現鄉村振興,也有利于小流域綜合治理。因此,湖北將進一步完善“省級指導、市級統籌、縣市區落實、鎮村一體推進、群眾共同參與”工作機制,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形成部門齊抓共管、上下游協同推進的良好格局。
劉春來說,2027年,我省將基本完成納入省級清單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實現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