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李輝攝
羅學珍戴著頭燈采摘新鮮蔬菜
羅學珍(左)的新鮮蔬菜很受歡迎
清晨,菜農們乘坐“賣菜公交”出發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潘錫珩 胡勇謀 通訊員 王丹 吳念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李輝
每天清晨提前半小時開班,變身“賣菜專線”,就為了早一刻將菜農送進城賣菜——這就是武漢“賣菜公交”J202路。
8月1日,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武漢有條“賣菜公交”》報道推出后,引起全網關注,新華社、中國日報等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引發廣泛熱議和點贊。
網友“江金鳳”等留言說:“為武漢公交點個贊!勤勞致富,國人本色。這樣的報道真的是好暖心。”“交通活了,農民富了,市民樂了,政通人和了!了不起的一條公交線!”
采訪中,也有菜農提出,公交車要是縮減一些站點,能更早一點出發就更好了,這樣行駛更快,早賣完早回家。
時隔月余,極目新聞記者從J202路公交運營方——武漢城發集團所屬省客集團江夏公交公司獲悉,他們根據菜農意見和網友呼聲,從9月6日起,開通J202路“賣菜公交大站快車”,將沿線60個停靠站點壓縮到10個,讓菜農們能更早進城,將菜賣個好價錢。
“賣菜公交”提速首日,運營狀況如何?9月6日凌晨,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市江夏區菜農羅學珍家中,跟隨她一起從田間地頭出發,直擊蔬菜的進城之旅。
提前開班 迎著朝陽送菜農
6日凌晨3時30分許,夜色深沉,萬籟俱寂。靜謐的田野里,蟲鳴陣陣。
在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街民主村,63歲的羅學珍早早起床。簡單洗漱后,她提上菜籃,戴好頭燈,直奔自家菜地。
“最近高溫,有點影響蔬菜的生長,昨天沒有采摘,今天應該可以多摘一些去賣。”羅學珍說。她種了5畝地,有稻谷、芝麻,還有蔬菜。一雙兒女都已成家,家里只有她和丈夫兩人常住,吃不完的蔬菜瓜果,她就拿到城里去賣。
記者跟著羅學珍在地里埋頭采摘,來時空空的菜籃子,漸漸裝滿苕尖、絲瓜、茄子、秋葵、辣椒、竹葉菜等。羅學珍掏出手機看看時間,已經過去2個小時。“回家,把菜打理一下,就可以去趕公交進城了。”她招呼道。
彎彎曲曲的田埂上,就著頭燈的光,挎著沉甸甸的菜籃子,羅學珍健步如飛。5時40分許,她回到家中。
從后院打起清澈涼爽的井水,羅學珍麻溜地給剛剛摘回的蔬菜洗了個澡。菜葉表面掛滿晶瑩的水珠,看上去更加鮮嫩。
幾乎同一時刻,20公里外的江夏區賀站停車場,J202路首班車迎著朝霞緩緩啟動。這趟車比常規公交開班時間提前半小時,前2個班次作為“菜籃子專線”,專門接送沿線進城賣菜的菜農。
羅學珍告訴記者,以前沒有這趟公交的時候,他們要么把菜以較低的價格批發給中間商,要么幾個村民搭伙打的進城。“現在坐公交車,車費比打的便宜不少,冬暖夏涼,開得又穩。再過2年,我還可以辦老年優待證,坐車就不要錢了!”羅學珍笑著說。
行駛平穩 方便菜農們小憩
清晨6時許,天空泛起夢幻般的粉紅色。羅學珍將各種蔬菜碼放整齊,拖著平板小車,向村口外的J202路紙賀路張家灣站趕去。
站臺上,羅學珍一眼就注意到了寫著“賣菜公交候車點”的新牌子。“前天還沒有,這是新變化。”羅學珍對記者說。
6時15分,一輛J202路公交車緩緩進站。車門打開,只見車廂內已經擺滿籮筐和菜籃。“坐不下了,請等下一趟,后面的車馬上到。”司機提醒道。
不到5分鐘,又一輛J202路公交到站。隨車安全員下車,幫羅學珍把菜籃子和小平板車搬進車廂。隨后,五六位菜農陸續趕到,裝著各種新鮮蔬菜的菜籃子擺滿車廂過道。
隨車安全員介紹,從9月6日起,J202路頭2班車被定為“賣菜公交大站快車”,沿途原有60個站點,現在只停靠菜農集中上車的10個站,大幅縮減了運行時間。
“這真是太好了!”聽聞消息,羅學珍和車上的菜農都很高興。因為,他們早一點到市場,不但能占個好攤位,還能趕上第一波銷售高峰,早賣完早回家。
車廂里彌漫著新鮮蔬菜的清香。菜農們彼此交流著最新的菜價,說起下個月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大家都很興奮。
據了解,J202路挑選駕駛技術、服務態度俱佳的駕駛員,組成“為民號”黨員先鋒示范車組,承擔“賣菜公交”運營。“菜農們經常會帶雞蛋等易碎物品,所以必須穩字當頭。我們比較熟悉路況,能及時避開坑洼,還會把空調開到合適的溫度,讓早起勞作的菜農們在車上能舒適地休息一下。”司機胡四民說。
提前抵達 正趕上銷售高峰
羅學珍上車后,J202路公交車只停靠了烏龍泉南站和烏龍泉街站,就直奔菜農們此行的目的地——江夏區中心城區的北華街站,到站時還不到7時。
“真快啊!比以前提前了半個小時。”羅學珍邊說邊拖著小車快步奔向市場。
來到攤位前,菜品還未擺好,已有顧客上前挑選。“今天來得挺早啊,羅大姐。昨天你怎么沒來?我在市場里轉了好幾圈沒找到你。”一位乘坐地鐵7號線從湖北大學附近趕來的老顧客,一見到羅學珍就熱情打招呼。
“最近天熱,田里菜不多,我隔天來一次。”羅學珍回答。她逢人便說“賣菜公交”開通大站快車了:“以后我提前半個小時到,歡迎你們也早點來,來晚了菜就賣光了。”
由于趕上了第一波銷售高峰,上午9時不到,羅學珍帶來的30多公斤蔬菜便銷售一空。“來得早果然賣得更快。以前有時到晚了,錯過高峰,要一直賣到中午。”羅學珍說。
從母親手中接過鋤頭和菜籃子,羅學珍與農田已經打了30多年交道。她的丈夫以前在家附近的工廠打工,很少務農。去年一場大病后,丈夫留在家中,但種菜、采摘、賣菜還是羅學珍一肩挑。
如今,一雙兒女都已成家,在武漢中心城區工作,他們每月給父母發“養老金”,讓父母不再操勞。但羅學珍割舍不了對土地的眷戀,雖然不必為生計奔波,但她依然習慣每天下地勞作。除了種田、種菜,她還養了50多只走地雞。搭乘著“賣菜公交”,這些農產品都能在城里賣出好價錢。
去年,羅學珍拿出10余萬元積蓄,在后院蓋了3間新房,配備了新的廚房和衛生間,居住條件大大改善。
“這些年,多虧了‘賣菜公交’,方便我們出行。現在,我們每年有幾萬元的穩定收入,日子越過越好啦!”羅學珍說。
繼續優化 可直達農貿市場
每天運送上百名菜農,將數千公斤新鮮果蔬送到千家萬戶,J202路“賣菜公交”連接城鄉,為鮮活農產品開辟了便捷、穩定、優惠的運輸通道,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堅實力量。每一趟車抵達終點站后,司機和保潔人員都會認真清理車廂內散落的菜葉、泥土等,確保車輛干凈整潔地投入下一次運營。
“賣菜公交大站快車”開通首日,J202路線路負責人跟車收集了不少菜農的意見和建議,得知大家都很贊同這樣的變化,他感到十分欣慰。
武漢城發集團所屬省客集團江夏公交公司負責人代鋼告訴記者,極目新聞的“賣菜公交”報道影響很大,越來越多的乘客提出意見和建議。有菜農表示,他們賣菜的農貿市場位于北華街公交站正對面,下車后他們還要拖著小車橫過馬路,希望J202路對停靠站點進行優化。公交公司經過詳細論證,于9月8日起將北華街站遷移到靠近市場一側,這樣菜農們下車后就能直奔市場,更加方便,也減少了橫穿馬路帶來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