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將至,月餅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作為中國傳統糕點之一,月餅傳承百年、精細考究的用料、做工,巧妙融合著時代元素,俘獲食客味蕾。“治大國如烹小鮮”,加強基層治理如同制作月餅,要把握守正和創新統一,以匠心精神為共同締造添活力,打造優質基層服務,塑造新時代美好家園。當前,湖北以共同締造為載體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這項基礎性工程。隨著社會治理重點不斷向基層社區轉移,在荊楚大地上,各地區積極探索優化基層治理,在做好群眾服務工作中彰顯匠心。
月餅一直長盛不衰,正是秉持著對傳統技藝的傳承,獨特的口感和文化情感,由口入心,深受喜愛。基層治理也是一項技術活,同樣需要匠心精神,這提示我們基層工作者,要耐得細煩,聽取群眾意見,問計于民,問策于民,吸納民間智慧,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通過出色的服務贏得群眾的認可和支持。譬如,江漢區民權街道大龍社區,兩棟6層樓的連體樓網線、電線交叉混亂,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民權街道牽頭成立專班,協調職能部門,在專業人員現場勘查后,社區網格員、治安主任逐戶上門宣傳,并在樓棟內和微信群發布改造通知,經居民協商后確定了改造方案。僅用8天時間,老舊電線順利更換,同時也消除安全隱患。群眾是最講感情的,也是最樸實、最講實際的。基層工作,必須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最終與群眾深結魚水深情。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那么基層工作的開展自然就容易推進。
月餅在繼承傳統工藝基礎上,還對選材和制作設計進行不斷創新,讓口感和花樣更符合當下大眾的需求。正如時代要求和形式任務的變化,對做好基層群眾服務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創新智慧服務方式成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新引擎”。譬如,荊門東寶區打造“網絡融情·智治”新模式,構建多渠道網上訴求搜集體系,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恩施巴東縣打造“直播星期五”品牌,創新政務服務模式的同時,搭建電商直播平臺,為基地果農促銷創收助力......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儼然已經是社會治理發展一個重要方向,基層治理要素和實踐樣態千差萬別,應充分考慮地方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真正聚焦基層治理熱點、難點和堵點,給基層群眾帶來實實在在“數字紅利”。
月餅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團圓的象征,從古至今寄托著人民情感,蘊含著民族品格。因此,正如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藝”層面看月餅的制作一樣,基層治理工作更要站挖掘文化底蘊、鑄牢共同締造理念的高度創造發展新路徑。近年來,從根植文化基因、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到“一約四會”移風易俗、“村灣夜話”促進百姓致富.....荊山楚水日新月異、幸福生活蒸蒸日上,“荊楚樣板”的成就證實了,幸福來自奮斗,力量源于人民。善于挖掘文化資源,并將黨的創新理論、政策主張與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有機結合起來,用活動推文、以文化化人,將“五共”理念融入基層治理全過程,充分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共同締造的合力也會進一步彰顯。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當前湖北正處于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以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有效載體,在基層治理中以黨建引領為“壓艙石”,智慧化服務為“助推器”,文化建設為“定盤心”,塑造共同精神、共建美好家園、締造幸福生活,相信以匠心“制作”,必將把最受群眾喜愛的那份“月餅”送進荊楚千家萬戶。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李雅琳(武漢市江漢區民權街道)
責編;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