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9月9日,湖北省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在十堰啟動,省廣電網絡公司、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分別和各市州網信部門簽約,加強網絡安全人才和技術合作,選精選優網絡安全應急技術支撐單位,以科技硬實力筑牢網絡安全防線。
網絡因科技而生,網絡安全必須依靠科技加持。“信息泄露”“勒索病毒”“木馬后門”“黑客入侵”“AI深度仿冒”等網絡安全風險具有高度的技術性,相應的防護技術也必須隨之進步,科技是網絡的源泉與動力,同樣也應成為網絡安全的堅實盾牌。科技防線是網絡安全建設的重中之重,核心技術則更是制勝法寶。不掌握核心網絡安全技術,在網絡斗爭中就如同赤身肉搏,甫一上陣便會頭破血流,我們需要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來防范和應對各種網絡安全威脅。現今,“自主可控”已經成為我國網絡安全技術的基本要求,國家網絡安全周開幕式上眾多自主可控的技術與裝備集中亮相,“星河AI”“‘伏羲’主控芯片”大放異彩,核心技術不斷轉化成實戰化的產品和服務,網絡安全核心科技已然牢牢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網絡安全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網絡安全核心技術的創新與運用,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網絡安全人才隊伍。據《網絡安全產業人才發展報告》,當前我國網絡安全人才整體呈短缺的態勢,實戰人才嚴重短缺。為解決這一人才失衡問題,“要堅持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良性生態”,培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高素質網絡安全技術人才。湖北正在這一領域搶占先機,2016全國首個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落戶武漢,正著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網絡安全學院+一流網絡安全產業“創谷”模式,大力推進國家網安基地建設,吸引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入駐基地,已匯聚企業220余家,實現產學研用協同發展。以國家網安學院為圓心,500米半徑范圍內,已成為全國網安人才密度最高區域,正以源源不斷的網絡安全人才持續鞏固國家網絡安全科技防線。
網絡安全科技防線要發揮最大效用,就要讓科技真正被人民所看見,為人民所利用,人人能當主人,個個能擔責任。網絡安全靠人民就要賦能人民,讓基礎網絡安全防范技術也能飛進尋常百姓家,每個人都能了解常見網絡安全技術風險與常規反制手段,才可能實現網絡安全科技戰線群防群控。因此,要在網絡安全宣傳周中加大科技含量,千方百計提升全民網絡安全防范技術水平。自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以來,廣州會場主辦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和網絡安全博覽會、中山打造網絡安全科普體驗展、襄陽設置網絡安全企業展位……各具特色的活動帶領人民群眾近距離認識網絡安全防護“黑科技”,成為網絡安全“土專家”。充分調動和賦能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人民網絡安全意識時刻在線、網絡安全技能持續上新,國家網絡安全防范技術才算物盡其用、技術防范能力才能漸入佳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網絡安全宣傳周是提升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的攻堅周,要以一陣風迅速掀起網絡安全核心技術創新開發千層浪,順著排山倒海之勢提升全民網絡安全防范技能,共同筑牢網絡安全科技防線,持續享受美好網絡空間。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戴欣(武漢市江漢區萬松街道)
責編:楊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