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堅持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調動各方面力量發展青少年足球事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近些年來,國足在賽場上的成績差強人意,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長期以來未解決的問題——中國足球亟需“源頭活水”即大量的足球人口,才有更多的機會發現和培養優秀的足球人才。足球項目需要眾多選手共同參與、互相配合,眾多球隊相互交流、競爭提高,提高水平的基礎在于必須擁有相當大數量熱愛足球、參與足球、具有一定技能的足球人口。擴大足球人口數量,普及是基礎,只有堅持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才能做大做強足球發展塔基,為中國足球源源不斷提供后備競技人才。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球后備力量與國家隊之間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呈現出金字塔型的發展模式。只有建立起堅實的足球后備力量基礎,通過完善的青訓體系進行培養和選拔,才能為國家隊輸送優秀的人才,而國家隊的良好表現又能反過來促進足球后備力量的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系統工程,推動整個國家足球事業的不斷進步。近些年來,中國足球整體水平持續下滑,尤其是國家足球隊成績屢創新低,這與此前過于重視競技足球板塊、忽視足球后備力量的培養與選拔有著很大關系。一個最直觀的數據就是,目前中國足協注冊青少年球員不足7000人,僅為日本60萬注冊青少年球員的1.2%。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青少年群體如蓬勃朝陽,充滿活力與希望,他們自然應該是足球后備力量的主力軍。早在1985年,鄧小平就指出:“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一針見血地道出足球運動發展規律,闡明了普及足球運動的重要性和方向性。我們要認真地落實足球從青少年抓起,加強小學、初中、高中和高校等校園足球的普及和推廣,讓足球走進每一所學校,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足球,感受足球的魅力,成為孩子們喜愛的運動,為中國足球的未來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與此同時,要打通校園足球人才上升通道,對有足球天賦的學生推薦到相關足球職業俱樂部或更高一級的足球院校,同時也為國家隊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足球人才。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社會足球人口也是足球人口的主力軍之一,推動社會足球發展需要家長、校長引領和政府助力。只有廣泛的社會足球人口積極參與,不斷提升整體足球水平和氛圍,才有可能為國家隊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試想要是能讓作為成年人代表的家長和校長也能積極地接觸、融入和喜歡足球,就能進一步帶動學校和家長們對孩子們練習足球上的進一步支持。另外,政府應加大對公共足球場地的建設投入和舉辦業余足球賽事,讓更多的人有地方踢球,可以營造濃厚的社會足球氛圍,促進社會足球人口快速增長,為足球后備力量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要振興中國足球,關鍵在于擴大足球人口。足球人口的規模增長和質量提升是實現中國成為足球強國的基礎,應注重從規模擴張向量質齊飛發展模式轉換,我們應該遵循足球發展規律,科學謀劃,以人為本,從娃娃抓起,從基層抓起,從基礎抓起,有序推進,持之以恒,為中國足球提供滔滔不絕的“源頭活水”。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帥(武漢市江漢區71中學體育教師)
責編: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