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作家代表張執浩
山西作家代表張銳鋒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9月10日,由湖北省作家協會、山西省作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長江與黃河”文學對話活動在武漢開幕。9月10日至13日,來自湖北、山西的作家和評論家代表,將深入湖北武漢、黃州、黃梅、黃石等地,縱論長江與黃河文學。
文緣深厚,鄂晉文學對話活動有望成為文化品牌
開幕式上,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蔡靜峰致辭說,2019年11月,在黃河流域的山西成功舉辦了第一屆“長江與黃河”文學對話。5年后的今天,在長江之濱的湖北,文學對話活動再次開啟,這是兩省文學人共擔新使命、共創新作為,進一步提升兩省文學影響力的重要舉措,是推動長江、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譜寫新時代文學華章的重要行動。
蔡靜峰回顧了鄂晉兩地文緣深厚的歷史。長江、黃河作為中華文學的兩大源頭,孕育了以《詩經》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和以《楚辭》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兩大文學傳統。它們交相輝映、交流融合,共同開創了中華文學的浩瀚文脈。現當代以來,鄂晉兩地文學界的聯系交流更為頻繁。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對湖北文學創作影響至深;湖北著名作家碧野曾深入太行山區,創作了《太行山邊》《北方的原野》等優秀作品。
全國政協委員、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表示,他參加了兩屆“長江與黃河”文學對話活動,感受很深。人類沿河生息繁衍,大河的雄渾與跌宕、野性與馴服、悲壯與美好、懷古與憂思,成為文學書寫的重要內容。湖北和山西分別處于長江、黃河的中流位置,兩省以長江和黃河的名義召集文學對話,很有意義。
“希望這項對話活動能持續舉辦,每一屆活動圍繞具體的議題不斷深入和延展,成為一個文化品牌,成為社會廣泛參與的議題。”閻晶明說。
從古到今,因兩條大河觸發靈感創造的名篇頻出
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援引湖北著名歷史學家馮天瑜在《長江文明》一書中的論斷,說明“中華文明發祥于黃河流域,而中華現代文明肇始于長江流域,共同構成中華文明源流的精神圖譜”。
“長江和黃河也是古往今來的文豪大家對中華氣派和壯麗山河的書寫象征。”李駿虎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登鸛雀樓》和《黃鶴樓》堪稱分別以黃河和長江觸發靈感而引發人生浩嘆和思考的詩歌雙璧。李白也為黃河和長江留下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名句。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湖北和山西作為兩個流域的代表性文學大省,在現實主義創作上更是交相輝映,《長江文藝》被譽為“新中國文藝第一刊”,而“山藥蛋派”也是同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文學流派,兩省歷代作家為當代中國文學貢獻了熠熠生輝的精品力作,也創造了眾多交流互動的文壇佳話。
李駿虎表示,這次參加對話活動的,既有湖北文壇名家和新秀,也有“新時代文學晉旅”代表性作家,相信兩地作家在交流互動中,會碰撞出更多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