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剛剛閉幕的巴黎殘奧會上,中國運動員郭金城先后奪得男女4×50米混合泳接力20分和S5級50米自由泳金牌,并分別打破2個項目的世界紀錄。他雙臂缺失,卻用自帶“渦輪增壓”式的泳姿飛速前進,網友親切地稱他為“無臂飛魚”。(據9月8日光明網)
在世界矚目的奧運賽場上,郭金城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為國家和自己贏得了沉甸甸的榮譽。而榮譽背后,是他日復一日地咬牙堅持和不懈奮斗。
郭金城6歲那年,因不慎觸電而失去雙臂。幼小的他接受不了如此打擊,陷入自卑與沉默的低谷。家人為了讓他振作起來,找到生命的意義和未來的出路,帶著8歲的他參加了殘疾人游泳隊選拔。第一次,他因為年紀太小沒被選上。過了3年,他再次參選,終于順利加入隊伍,開始了在游泳這條路上不懼苦痛、勇敢挑戰、玉汝于成的拼搏歷程。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郭金城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因為雙臂殘缺,他的訓練比一般運動員更加艱辛和殘酷。他每天要在水中訓練6個小時以上,為了保持平衡,沒有雙臂的他需要將下巴墊在浮力板上練習,久而久之,他的下巴反復受傷,留下了永久的傷疤。
因為無法用手觸壁,郭金城游到終點時只能用頭撞池壁,讓很多網友心疼不已。雖然他說計時器面板有緩沖,撞上去不太疼,但其實平時訓練時根本沒有緩沖面板,他都是一次次咬緊牙關去撞、去試,這才練出了“鐵頭功”,掌握了控制力道的方法。
面對50米自由泳始終無法突破30秒大關的困境,他反復研究視頻、調整策略,專注于憋氣訓練。這種對技術的深入鉆研、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讓他在2023年殘疾人世錦賽中奪得50米自由泳冠軍,并打破了世界紀錄。
就是這樣一天天磨礪前行、一次次突破難關,歷經十余年的努力和堅持、無數次的失敗和振作,郭金城才站上殘奧會的最高領獎臺。每一次入水、每一次沖線,不僅是對個人極限的挑戰,更是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面對艱辛和挑戰,他第一個想到的從來不是放棄,而是咬牙再試一次,因為他知道,只有堅持下去,才能活出最酷的人生,才能讓生命綻放異彩。
隨著一次次刷新自己的成績,一步步在泳池里精進技術,郭金城的眼神更加堅定、更加自信。如今的他,除了為了勝利和榮譽而游泳,也越來越熱愛在水中自由自在遨游的感覺。他曾經寄語:“我從游泳中收獲最大的就是自信。”的確,如今的他再也不會為命運的不公而自怨自艾,更能用自己的經歷激勵其他人:只要堅持,總能闖過難關;只要堅持,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英雄。
郭金城用行動證明了,真正的力量來源于不屈不撓的內心。他的故事也激勵無數人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勇于追夢,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無論我們的起點如何,無論我們面臨怎樣的困境,只要敢于挑戰、勇于堅持,每一個人都有潛力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在突破逆境中磨礪,平凡的生命就能綻放出最絢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