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高駿)“真沒想到,移植后的大拇指能恢復得這么好,日常生活和工作完全沒問題。”近日,譚先生(化姓)來襄陽市中醫醫院手外血管外科復查時,看著自己與常人無異的右手大拇指,滿臉興奮。不知道的人絕對想不到,他的“大拇指”曾是大腳趾,是一年前從他的右腳上取下,移植到右手上的。
譚先生是一名機修工,一年前,在工作中不慎被機器壓傷右手拇指,導致末節僅指骨殘留。在工友的陪伴下,譚先生輾轉來到襄陽市中醫醫院手外血管外科,該科主任金德富接診檢查發現,譚先生右手拇指擠壓脫套傷,末節軟組織完全缺如毀損,無法再植,拇指不保譚先生右手功能將丟失約50%,意味著譚先生無法再進行以往的生產生活。對于靠“手”吃飯的他來說,這樣的結果幾乎等于失去了工作能力。
移植后的手術。 通訊員 供圖
如何能讓患者損傷最小、受益最大,既保住手指功能又能讓外觀與正常拇指一樣?經過科內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開展拇指再造術是最佳方案。拇指再造術即踇趾甲瓣移植術,也就是切取譚先生一個腳踇趾再移植到手指上,以此重建拇指功能。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獲得充分理解并同意進行拇指再造手術。
為保障手術安全,金德富將譚先生手指清創后埋入腹壁皮下抗炎預防感染,觀察手指傷口感染情況,并反復清洗足部,減少腳癬,同時給家屬做心理溝通,解釋介紹手術細節,注意事項等系列要點。一周后,見傷指無感染跡象,手術時機成熟,金德富帶領科室全體成員分兩組,成功將譚先生右側足踇趾切取并移植到右手拇指。手術歷時8小時,血管神經等一次吻合成功,血循正常,術后經過抗凝、抗炎、抗血栓系列治療,譚先生平穩渡過危險期,轉之進入恢復期。
移植后的手術。 通訊員 供圖
金德富指出,斷指(肢)再植很常見,而移位再造則較少見,該手術有兩大難度,一是“切取”的過程,腳趾取用部分的血管、神經必須連在一起,像是“一蒂兩瓜”,不能損傷。這樣不僅能最大限度保證再造大拇指的功能恢復,也能讓外形上更逼真;二是“吻合”的過程,手術過程需要在放大10倍的專業手術顯微鏡下,用比頭發還細的線縫合血管和神經。這對于醫生的眼力、穩定度和耐力都是一場考驗。
術后一年再來醫院復診譚先生表示,術后自己每天都在觀察拇指的細微變化,很擔心手指功能無法恢復,期間也多次聯系金德富,自己也根據金德富的指導認真進行康復鍛煉,現在握筆寫字、捏針、翻書等精細動作都能完成,手指感覺功能也恢復很好,跟正常手指沒大差別,看到手指一天天好轉,內心充滿了喜悅和希望,現在右手功能已恢復到95%。
金德富介紹,大拇指在所有手指中的功能最大,占了整只手功能的40%左右。特別是右手拇指的缺失,會直接導致手的抓、捏、握等功能喪失,對工作及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將腳趾移植再造大拇指后,手部功能可恢復至接近正常,而腳部功能基本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跑步、走路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