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董淑健 通訊員蔡恒雕)9月6日,極目新聞記者走進黃岡浠水縣綠楊鄉綠楊橋村,只見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一幅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鄉村蝶變得益于綠楊橋村以微改造賦能人居環境精提升,發動群眾共同參與,緊抓村莊環境提升、文化資源、產業發展等方面,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大力轉思維。村“兩委”通過召開黨員會、村民代表會、灣組會20余場次,聽需求問意見,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實行逐級包保網格化管理,形成村干部包組、黨員包戶的齊抓共管格局。通過積分制管理,發動群眾定期開展垃圾清理、環境衛生評比、鄰里互助等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全民參與熱潮不斷升溫,群眾力量持續迸發。
著力提顏值。綠楊橋村持續提升打造示范灣組,“掃、拆、碼、栽”多措并舉,沿村組公路段、農戶庭院等復綠植綠,修建文化廣場、公廁、文化宣傳欄,安裝景觀塘護欄、太陽能路燈、大三格化糞池等,根據群眾實際需求,打造“共享菜園”,全程管理垃圾收運處置,加大清理清運頻次,實現垃圾分類連片治理全覆蓋,讓美麗鄉村更整潔。
致力漲氣質。綠楊橋村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推進文化內涵與微景觀打造深度融合,探索低成本環境翻新路徑,以“尋夢綠楊橋”為主題,打造墻體彩繪講述歷史文化故事,利用規整后的閑置地、邊角地打造順風石、白甫文廊等一批有特色的建筑,展示村莊歷史文化內涵,收集群眾棄存兩難的舊磚、舊石塊、舊陶罐等鄉土物件,通過雕琢、刷漆將其變廢為寶,同時增添鄉愁情懷。
聚力增底蘊。綠楊橋村不斷推進“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盤活資源,引進市場主體,建起綠茶、油茶、中藥材、草莓基地,探索實踐“產業聯農、主體聯戶”的聯帶機制,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4.3萬元,帶動20戶群眾戶年均增收2萬元。同時,以“微改造 精提升”為契機,完善產業基礎設施,發展休閑旅游產業,為游客提供優質采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