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何婧 通訊員 王智)9月5日,武漢市農產品地理標志轉化工作現場交流活動在江夏舉行,全面推進18件農產品地理標志轉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該活動由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主辦。
地理標志作為承載地理和人文因素的一種重要知識產權,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對區域特色產業產品塑造品牌形象、增強競爭力、提升市場價值等具有顯著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地理標志商標共40件、地理標志產品8件、農產品地理標志18件,已涵蓋了我市蔬菜、水果、茶葉等特色農產品和漢繡、泥塑、豆腐等傳統優勢產業,以及魚、牛、螃蟹等特種養殖業,涉農城區實現了地理標志全覆蓋。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部署,要推進地理標志統一認定,全面推動農產品地理標志轉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稱,通過轉化有助于這些優質的農產品資源獲得統一的規范管理和法律保護,打造統一的品牌形象、統一的質量標準、統一的授權許可,進一步推動我市優勢農產品的品牌化、特色化、標準化發展。
全市農產品地理標志機構及授權使用企業參會,武漢工程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金明浩進行政策解讀。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稱,下一步,將加強與農業農村部門的溝通協調,優化服務保障,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服務,推動地理標志的統一認定。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將地理標志扶持政策納入《武漢市知識產權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出臺實施《加強地理標志產品培育的工作方案(2024—2026年)》,推進地理標志培育,促進地理標志品牌發展。連續五年組織我市40余件次地理標志品牌參加省地理標志大賽、“我喜愛的湖北品牌”電視大賽,地理標志品牌獲得省級大賽金獎5項、優秀獎38項。在地理標志運營上,推動17件地理標志在內的100余件優勢農產品納入“江城百臻”品牌聯盟,去年帶動相關企業銷售規模突破100億元;推動舊街茶葉產業以“城樓寨”“舊街白茶”“刀樓寨白茶”等地理標志為紐帶的集群發展,銷售利潤過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