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經開區工業園區。 (荊州經開區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王丙全 通訊員 李海霞 杜雨城
荊州,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上世紀80年代,以活力28、沙松冰箱等為代表的“荊州造”紅遍大江南北。
如今,一座覆蓋180平方公里的千億級產業新城在荊州城東快速崛起,成為荊州工業振興的主戰場。
這便是國家級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內每銷售7臺冰箱,就有1臺產自這里;全球每5部智能手機,就有1部的濾光片從這里下線……
“成立32年來,荊州經開區不斷探索,向新而行,在全國230個國家級經開區中長期位列50強。”8月24日,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蘇云國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分享荊州經開區謀新求質,奏響“千億產業新城”的故事。
每1.5秒下線1臺冰箱
“燈塔工廠”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走進美的冰箱工廠,數千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內,工業機器人緊張又默契地搬運物料、拼接面板、封裝產品、檢測品質……生產過程流暢無斷點,平均每1.5秒就能下線1臺冰箱。
“這是荊州首家、湖北第二家全球‘燈塔工廠’。”蘇云國介紹,得益于智能制造,該工廠勞動生產率提高52%,生產周期縮短25%,單臺制造成本下降20%,質量缺陷降低64%,客戶滿意度提升11%。
美的集團2008年入駐荊州,從一家冰箱工廠起步,現已聚集冰箱、洗衣機、中央空調三大工廠,今年總產值預計突破250億元,加速邁向世界級智能家電產業基地。
在“美的系”智能制造引領下,荊州經開區工業企業加速轉型升級,5G用戶普及率達到42%,企業上云率達到82%,現有國家級和省級5G工廠各4家。
蘇云國介紹,荊州經開區堅持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手抓”,蹄疾步穩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湖北先導電子信息產業園,35棟單體建筑拔地而起,部分廠房設備已經陸續進場,預計10月試生產。項目建成后,將助推荊州電子信息和半導體新材料產業提檔升級。
近年來,荊州經開區搶抓機遇,先后招引先導稀材、聯仕化學、拓材科技、安德科銘、瑞華科技等近20家優質企業,實現了半導體產業的破題起勢。
“指甲片”拿下全球五分之一市場
科技創新驅動內涵式增長
“這叫紅外截止濾光片,是讓手機拍照色彩豐富、艷麗的關鍵零部件。在荊州,五方光電拿下了全球五分之一的市場。”蘇云國拿出一個僅有半個指甲片大小、0.21毫米厚的玻璃片說。
為解決關鍵的原材料——藍玻璃供應不足的問題,2019年,五方光電成立子公司五方晶體,自主研發、加工藍玻璃,僅用一年半時間便突破了“卡脖子”難題。
“五方光電是荊州創新型企業的代表之一。”蘇云國介紹,這幾年,荊州經開區從創新要素出發,有效發揮企業、市場、政府的作用,推動創新鏈與資金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逐步實現增長方式由資源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荊州經開區全力推進以“用”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建設,支持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組建創新聯合體,已有億鈞耀能等16家企業建設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將企業引才與全市“招碩引博”工作緊密結合,2023年下半年至今,幫助企業引進碩博以上高層次人才132人、外國專家2人,獲批“省級人才創新服務中心”“省級人才示范基地”。
目前,荊州經開區有科技型中小企業356家,高新技術企業17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5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13家。2023年,完成高新技術產值628.7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88%。
工業污水“共享處理”
綠色循環經濟釋放新動能
步入金茂源(華中)表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眼前別有洞天——
中心大屏實時顯示著廢水處理區、入園企業、化工庫區等近萬臺智能設備數據;園區地下,18條管道直通每一棟廠房的每一家企業,保證每一滴廢水達標處理排放。
該園區已引入26家企業,一期廢水處理能力5000噸每天,全部建成后可容納200多家企業,日處理能力能達到2.7萬噸。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蘇云國介紹,荊州經開區以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為主要建設內容,提升資源集約利用效益,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于2023年先后獲批省級綠色工業園區和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現有國家級綠色工廠6家、省級綠色工廠4家。
部分企業抓住“關改搬轉”機遇,乘勢而上、向綠而生。如匯達科技淘汰低端產品雙甘膦,新增高端產品四氨基聯苯,被廣泛運用于航天航空領域;能特科技投資12億元,建成全流程自動化的年產1140噸關鍵醫藥中間體、高端化工催化劑項目。
一批工業副產物被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如能泰公司利用生產放熱為能特、天科、益曼特等企業提供蒸汽能源;安道麥加工副產物氯氣為民騰、太和氣體、祥瑞化工提供液氯等。
近年來,荊州經開區加快推進“零碳園區”建設,在全省率先以地方平臺國有資本進入光伏建筑領域,整區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工作。2021年12月以來,全區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電站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萬噸。預計2025年底年發電量可達到3億千瓦時。
開發區名片
1992年,荊州經開區的前身——沙市玉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掛牌成立。2011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級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掛牌。
荊州經開區以全面融入省市產業體系為方向,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構建了以智能裝備為首位產業,化工新材料、紡織印染為特色產業的“1+2”產業發展格局。
荊州經開區承擔著荊州市“工業振興崛起主戰場、城區向東橋頭堡”的使命,正全力沖刺2025年建成千億產業新城。
今年上半年,荊州經開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406.52億元,同比增長21.21%,工業增加值增速達26.8%,實現規模以上企業利潤30.77億元,同比增長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