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主任查看患兒病情 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丁燕飛 劉熒)“幸虧我小孩及時找張主任做了手術,否則后果不堪設想。”9月5日下午,8歲患兒辰辰終于順利出院了,其母親回憶整個就醫經歷時仍覺后怕,不住感嘆。此前,辰辰意外查出左腎有罕見“雙腫瘤”,一家人瞬間陷入恐慌,好在如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兒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張文團隊以機器人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同時保住了60%的腎臟,最大程度地保證孩子日后的生存質量。
一切源于1年多前一次偶然的體檢。辰辰媽媽回憶說:“辰辰從來沒有表達過哪里不舒服,還是朋友送了張兒童體檢卡,才去做了B超,沒想到一查就發現腎部有陰影。”此后,辰辰被媽媽帶著四處看病,做了B超、CT甚至PET等檢查,然而專家都難以根據影像界定腫瘤的良惡性。“有說是良性的腎母細胞,有說結構像是錯構瘤,也有說可能是惡性。”辰辰媽媽說:“我們一直以為是良性的,孩子也沒有出現什么癥狀,就觀望著。”可跑了多家醫院之后,醫生表示兩個腎腫瘤良惡難辨,且加起來直徑有7厘米,任其發展會影響腎臟發育,建議手術切除。聽到需要手術,辰辰一家很緊張,慎重考慮后,最終選擇來到中南醫院小兒外科,表示更信任張文主任的機器人手術。
張文主任仔細查看辰辰的各項檢查,并聯合核醫學科、醫學影像科專家會診。“CT看出腫瘤邊緣呈毛刺狀,最終結合PET檢查,排除了常見的良性錯構瘤和腎母細胞,懷疑是惡性腫瘤。”張文主任解釋道,仍建議手術切除。他介紹,腎腫瘤發病之初,人體并不會感覺不適,當腎腫瘤持續生長壓迫到腎集合系統時,才會出現尿血等不適,可此時腫瘤往往已到中晚期,手術難以保腎,且復發可能性較大。辰辰在無不適癥狀時發現,已實屬幸運。
相較于常規的腹腔鏡手術,張文團隊所采取的達芬奇手術是借助達芬奇機器人,在相同的孔徑條件下,可實現大角度操作器械且精確度更高,極其適合辰辰這樣可以保腎的患者。
“選擇保腎,就要最大程度地保留更多的腎組織。”張文說,腎單位不可再生,因此也不會隨著生長發育而長大,完全清除腫瘤的同時盡可能保腎,對術前規劃要求極高。辰辰腎部的兩個腫瘤一橫一豎,占據腎的上半部分,兩個腫瘤間的腎組織直徑僅剩2厘米左右。“即使像挖空一樣分別把兩個腫瘤切除,中間剩余的腎組織也極易可能被污染,且因供血破壞而最終壞死,與其分別切除三部分,不如把兩個腫瘤看成一個整體,這樣才能保留更多的腎組織。”張文介紹,術前規劃仿佛在做數學題,但整體切除能避免多次下刀,對腎臟的破壞更小,腫瘤破裂感染的風險更小,手術時間也更短。
辰辰一家聽后,表示相信醫生,下定決心手術。經充分準備,手術順利進行。憑借其單孔腹腔鏡的技術優勢,張文團隊在辰辰腹部僅開了3個孔,相比于標準的達芬奇手術要少2個孔,盡量減少術后留疤。阻斷腎門后,醫生又按照規劃路徑一次性完全切除雙腫瘤,像“縫嫩豆腐”般細致處理腎臟切口,直至手術部位沒有出血才最終閉合傷口,整個手術用時40分鐘。知道成功保住了60%的腎后,辰辰媽媽很是感激,盛贊張文主任膽大心細,醫術高超,不僅摘除了難摘的瘤子,還真心為孩子提高后期的生存質量考慮,給他們家庭減輕了不少壓力。9月5日下午,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護理,辰辰恢復良好,拔掉引流管,順利出院。
經切片病理分析,辰辰患的是低惡性的嗜酸性室性囊性腎細胞癌,該類型的腫瘤因罕見而放化療效果不佳,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為完全切除。張文主任介紹,本月該科已接收了多例兒童腫瘤患者,他呼吁學齡前兒童應盡量做一次全面的B超檢查,學齡兒童應定期體檢,以做到腫瘤的早診、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