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新聞發布會于9月2日在北京舉行。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定于9月9日到15日在全國范圍舉行。活動期間,將舉辦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網絡安全博覽會等系列活動,集中發布網絡安全領域重要成果,舉行校園日、電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個人信息保護日等系列主題日活動,開展網絡安全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進校園、進機關等活動,讓網絡安全宣傳分眾化個性化全覆蓋,打造一場網絡安全“廣交會”。
網絡空間關乎人類命運、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習近平總書記敏銳洞察網絡安全的重要性,頻頻圍繞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論述。他反復強調,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并要求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凈化網絡空間、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要同心協力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切實筑牢網絡安全屏障,讓網絡空間天朗氣清,讓互聯網的便利惠及更多普通人。
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必須筑牢思想防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維護國家網絡安全,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筑牢網絡安全思想防線。計算機莫名中毒、個人信息無端泄漏、電信詐騙層出不窮……日常生活中,這些都是人們身邊的安全隱患,也是網絡時代衍生出的安全問題。筑牢網絡安全防線,讓互聯網更好惠及人民,是時代發展的新課題。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筑牢網絡安全防線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關鍵。我們必須深刻認識網絡安全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正視網絡安全的嚴峻形勢和面臨的新挑戰、新任務,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維護國家網絡安全,使網絡安全成為發展之根基、穩定之前提。
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必須筑牢法治防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法治是維護國家網絡安全的核心手段,依法治網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織密筑牢網絡安全防護網,要健全法律法規體系,防范化解網絡風險。“法者,治之端也”。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律法規,以法律的形式為民眾撐起網絡安全的法律“保護傘”,構筑網絡安全的法律“安全墻”,為網絡的使用提供環境保障。網絡無邊,安全有界。網絡空間雖為虛擬世界,但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提倡自由,但無論是網絡平臺還是網絡使用者,都必須嚴格遵守網絡安全法律法規規定,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堅守法律底線,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相關部門也在加大力度,依法打擊懲處網絡黑客、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群眾利益、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讓人們的網絡化生活更加安心、放心。
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必須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如果網絡安全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別人手中,網絡安全就難以保證。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掌握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為保障國家網絡安全夯實基礎。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堅持創新賦能,激發數字經濟新活力,數字生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有力促進了各類要素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實現了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優化升級和融會貫通,為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要積極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筑牢國家網絡安全屏障,推進網絡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必須堅持人才為先。“建設網絡強國,要有高素質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隨著數字化高技能人才對產業發展重要作用的日益凸顯,數字人才的高質量供給日益成為經濟全面轉型和升級的關鍵。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所有的自主創新成果離不開奮斗在創新一線的科技人才和技術人才。要穩步推進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等基礎工作,加速探索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加快人才梯隊建設,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的高素質數字人才。要堅持優化人才發展制度環境,充分發揮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大學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打好基礎、儲備長遠,既培養好人才,更要用好人才,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網絡安全人人受益,網絡安全人人有責。筑牢國家網絡安全屏障,既要爭朝夕之功,也要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讓我們以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為契機,壓實維護網絡安全的主體責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指尖做起,筑牢網絡安全防線,共同努力筑牢網絡安全“防火墻”、擰緊“安全閥”,同心協力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讓網絡空間更加清朗起來,切實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何長青(荊門市沙洋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責編: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