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湖北省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構建基層治理體系四級組織框架和工作體系,持續深化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會議全過程人民民主導向更加鮮明,也對鄉鎮(街道)的樞紐和服務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街道(鄉鎮)在共同締造工作中尚存在人手有限、專業水平不高、視野較窄等短板。而基層人大代表來自各行各業,可以有效彌補鄉鎮(街道)職能局限。更加注重發揮基層人大在構建基層治理體系四級組織框架和工作體系中的作用,為共同締造工作增添活力。
基層人大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載體,有利于搭建職能部門與居民溝通的橋梁,為建立鄉鎮(街道)綜合服務信息化平臺提供經驗借鑒。人大代表是社情民意的“直通車”,通過建言獻策,在“共同締造”工作中起著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作用。譬如,湖北中醫藥大學曇華林校區南區的綠植,在老舊城區改造中遭到部分破壞,居民向武昌區糧道街相關社區反映后,在人大代表王琨的幫助下,受到區政府高度重視,從而留住“青山綠樹”。在構建基層治理體系四級組織框架和工作體系中,應當廣泛運用一線調研、集中座談、微信聯系等手段,密切人大代表與居民的聯系,彌補現階段鄉鎮(街道)在信息傳遞中的不足,為加快建立鄉鎮(街道)綜合服務信息化平臺實現有益過渡,提供正面范本。
基層人大代表貢獻專業力量,有利于填補基層工作盲區,更好發揮服務居民功能。基層工作面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復雜情況,能夠做到“面面俱到”,但難以“專精深入”。而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卻能通過發揮專業特長、銜接社會資源,滿足居民的“急難愁盼”。江漢區人大代表、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醫師趙艷霞醫生,根據民權街道居民年齡結構偏大、心血管領域就醫需求突出的實際情況,連續兩年將協和醫院的專家團隊帶進社區。社區居民的聲聲感謝,也進一步激發了專家團隊服務群眾的熱情與信念。在共同締造工作中,宜應將“人大代表”作為“共建”的重要力量,回應居民在醫療、法律等領域的專業化需求,讓居民服務有保障,更有質量。
人大代表作為民心所向,有利于將民眾的碎片化需求化零為整,助力完善工作機制。在基層治理體系四級組織框架和工作體系中,社區(村)作為直接聯系群眾的一級,收集到的意見建議較為零散。而基層人大代表可以通過行使法律賦予的執法檢查、視察調研等職能,廣泛整合社情民意,將其上升為法律高度。漢陽江欣苑社區通過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讓國家級、省級人大代表直接與群眾進行聯系,原汁原味吸納居民“急難愁盼”,助力實現普法在民、問法于民、立法為民。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讓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迸發出更多精彩。
人大工作的主體是代表、基礎在代表、活力看代表,人大代表的履職效能直接影響群眾訴求的反映、群眾利益的維護,也直接影響人大工作的開展。人大代表有著來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點優勢,那么人大代表行動的落腳點就是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效果導向,以共同締造為主要內容,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為切入點,充分聽取民意,推進相關問題得到解決,從而推動共同締造拓面提質。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黎羽裳 (武漢市江漢區民權街道)
責編: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