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姜秀芬 李星)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在社區治理方面面臨著鄰里情感淡薄,居民缺少共同體意識,參與小區治理的意愿低的難題。積玉橋街道金都藍灣社區金都漢宮小區正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金都藍灣社區不斷探索推動“生人社會”向“熟人社會”轉變的治理路徑,堅持黨建引領,構建鄰里守望、互幫互助、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推行“三方聯動” 機制,以暖心服務共創小區鄰里和諧。
金都藍灣社區金都漢宮推行小區黨支部、小區業主委員會委員與物業公司管理層交叉任職,強化三方互動;建立小區黨支部三方聯席會議制度、服務承諾制度,溝通協調制度、志愿服務制度等,靶向指引推進小區管理,與物業管理公司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為小區居民提供優質服務。
面對2024年暴雨紅色預警和“梅雨季節”,小區黨支部、小區物業都是迅速反應,做到“早安排、提前檢、及時報、備足物、勤維護”,加強梅雨汛期動態管理做好應急防范工作,將小區居民的安全放在首位,全力筑牢小區防汛防澇安全屏障。近期高溫天氣,為進一步加強高層住宅小區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升居民火場逃生和自救能力,小區黨支部還聯合金都漢宮物業開展消防演練活動。
自開展“三方聯動”機制以來,有效化解居民集中反映的小區樹木蟲害、休閑座椅、安裝充電樁、智能快遞柜等問題,實現了社區、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同向發力、同軸運轉。
開展消防演練活動。通訊員供圖
打造系列“小區群團”組織激活內生動力,營造小區自治氛圍。
金都漢宮積極打造小區“幸福鄰里時光”,營造小區文體娛樂氛圍和諧鄰里關系,“鄰里長”們當老師開辦了樂享老年人互助公益課堂、書香童韻親子課堂,教書法、繪畫、舞蹈、瑜伽,做烘焙糕點、手工制作,讓一老一小在文體藝術的和諧氛圍中安享幸福晚年生活,健康成長,潛移默化中融洽小區鄰里關系。
駱愛玲是金都漢宮小區的一名“鄰里長”。“將紙對折兩次,用筆勾勒出輪廓,剪去空白部分,展開就是我們要的樣式了”,剪紙課上,駱愛玲從剪紙的歷史和基本技巧講起,一步一步耐心為參加剪紙活動的老人示范如何折紙、剪紙、翻紙,老人們“依葫蘆畫瓢”也剪出好看的剪紙作品。
小區開展義賣“以勞代資”,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特長,自今年1月起已舉辦4次職工特長活動,其中手工文創班和軟筆書法班所產生的優秀作品,由社區進行義賣,所得資金用以充實社區基金賬戶,目前已有百余人次參與義賣活動。
通過建立常態化小區群團,并且對小區能人賦能,逐漸打造一個融合共享的小區生活圈,讓小區居民找回有人情味的都市生活。
剪紙課堂上。通訊員供圖
盤活轄區資源開展小區活動,激活共建“一盤棋”。
金都漢宮以轄區單位資源為主,購買第三方社會組織服務為輔,充分鏈接社會資源,整合居住地下沉黨員、居民骨干、志愿者等力量,根據律師、醫生、教師、媒體等職業特點,按照興趣、特長分類管理,細化服務隊伍,廣泛開展文藝匯演、非遺體驗、鄰里百家宴、小區鄰居節、小區志愿服務等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引導轄區單位、小區居民共同參與到小區治理中。
小區內大方啟蒙幼兒園在暑期為小區青少年兒童提供奧數、樂高、街舞等培訓課程。小區聯合中華路小學金都校區組織開展“變廢為寶的低碳智慧—碳探武昌伢進社區”活動和垃圾分類系列活動。炎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持續開展社區公益微課堂,滿足小區內老年人業余活動所需。今年“七一”建黨節,金都藍灣社區的下沉省直單位湖北省廣電為其帶來了大型文藝演出,居民紛紛稱贊演出質量高,帶給了他們精神文化享受。
轄區單位和居民一起慶祝新春。通訊員供圖
從“生人社會”到“熟人社會”,在社區黨委的引領下金都漢宮小區居民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居民營造出家的環境,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應有之義。而這個共建共治共享的熟人小區,必將為基層治理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