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關鍵的背景下,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赴武漢植物園暑期實踐團隊于8月19日至25日開展了一次以“凈化水源,守護生態”為主題的深入調研活動。實踐團隊通過水樣采集、水質檢測、污染診斷與治理措施等方式,深入研究植物園水質問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旨在通過科學研究和實際行動,推動植物園水質改善,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并得到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王偉的大力支持與指導。
據研究員介紹,盡管近年來濕地的水質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該濕地仍面臨污染源復雜、水體富營養化、水體流動性不足、沉積物污染、氣候變化影響、公眾意識不足的問題。對此實踐團隊面對這些嚴峻的挑戰,決定劃分檢測區域,同時采集水樣,分析水質變化趨勢。通過系統的檢測和分析,團隊希望推動濕地水質的持續改善,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實踐團隊探訪武漢植物園,水質調研步履輕盈
8月20日清晨,實踐團隊踏上了武漢植物園的綠意之旅,開啟了水質調研的探索之旅。在出發前,實踐團隊經過研究員的介紹,還深入研讀了當地政策和植物園的治理情況,為調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抵達后,我們首先在園區內進行了一次細致的實地考察,深入觀察水體現狀。隨后我們與植物園周邊居民進行了深入交流,聽取了他們對水質狀況的觀察和反饋。結合居民的寶貴意見,我們最終確定了多個關鍵的水質采樣點,以確保水樣的代表性和全面性。這一系列精心的準備與交流,不僅提高了數據的有效性,也增強了社區居民對水質保護的共同關注。
研究員帶領實踐團隊考察植物園 張璟攝
湖水追跡:探訪水質的真諦
8月21日,實踐團隊前往園區的南部獼猴桃種植區域進行水樣采集。進入園區后,隊員黃心奕對當地居民進行了采訪,居民表示,東湖的獼猴桃種植為當地帶來了經濟和生態效益,但需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如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加強水土保持,妥善處理廢棄物等,以最大限度減少對水質的不利影響。隨后,小組成員張璟和蔣延虎在該區域開展了水質采樣工作。他采集了同一區域內不同深度(表層、中層、底層)的水樣,并為每個采樣點標注了精確的坐標,以便于后續的跟蹤和比較分析。
植物園獼猴桃種植區水域 陳穎欣攝
在后續調研過程中,實踐小組到達了東湖中一些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水灣和滯水區,由于水體流動性差,污染物容易積累且難以擴散或被稀釋。這些區域常常出現水質惡化的情況,比如水體透明度降低、溶解氧含量減少和藻類大量繁殖。
小水灣和滯水區的水樣采集 張璟攝
8月23日,實踐團隊一行前往了最后一個實踐地點,東湖的源頭入湖口及沿岸區域,這里是城市污水和地表徑流的主要匯入點。這些區域容易受到農業徑流、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等污染物的影響,導致水體中富營養化物質(如氮、磷)和有害物質濃度較高。隨后小組成員對該區域進行了水樣采集。
采集植物園源頭水渠水樣 黃心奕攝
科學之瞳,洞察水質奧秘
8月24日,團隊成員根據預定計劃對不同采樣點的水樣展開了全面分析。首先,進行物理參數檢測,測定水溫、pH值、溶解氧(DO)、電導率和濁度等基本指標,以評估水體的基本健康狀況。接著,通過化學參數檢測,重點分析水樣中的氨氮(NH?-N)、硝酸鹽氮(NO?-N)、磷酸鹽(PO?3?)、化學需氧量(COD)等富營養化指標,以及鎘、鉛、汞等重金屬含量,以確定污染物來源及濃度。最后,進行生物參數檢測,評估水樣中的大腸桿菌、總細菌群落數量等微生物指標,判斷水體微生物污染水平。整個檢測過程嚴格按照水質分析規范進行,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后續的水質改善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實驗室測水樣指標 張璟攝
水質改善建議,共建清凈東湖之策
針對東湖植物園及其周邊區域水質檢測中發現的問題,實踐團隊綜合分析了水樣數據,識別出污染源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以下建議整改措施,以有效改善水質,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
一、強化污染源管理
農業污染控制:在獼猴桃種植區推廣有機肥和生物農藥,減少化肥使用,應用精準施肥技術(如滴灌、滲灌),并增加植被緩沖帶,減少水體富營養化。
農業污染控制:在獼猴桃種植區推廣有機肥和生物農藥,減少化肥使用,應用精準施肥技術(如滴灌、滲灌),并增加植被緩沖帶,減少水體富營養化。
二、提升水體流動性
在封閉水域引入人工循環水系統,增加水流動性,防止污染積累。
在重要水道清淤疏浚,清除底泥污染,改善水體自凈能力。
三、實施生態修復
種植本土水生植物(如蘆葦、香蒲、水蔥),利用植物自然吸收作用減少水中富營養化物質。
結合生物修復技術,投放有益微生物和藻類控制劑,抑制有害微生物過度生長。
四、增強公眾環保意識
通過講座、宣傳日、社交媒體等渠道普及水質保護知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組織志愿者參與水質監測和清理行動,建立長期的水質保護合作機制。
綠意守護,共繪碧水藍天新畫卷
隨著為期一周的調研活動圓滿結束,本次水質調研不僅為實踐團隊提供了寶貴的知識和經驗,也進一步激發了成員們對水質保護的熱情和責任感。通過對武漢植物園的細致考察和科學分析,我們深刻認識到“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性,并見證了在實際行動中踐行這一理念的成效。團隊成員不僅洞察了東湖水質問題的復雜性,還提出了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展望未來,團隊深知水質改善和生態保護的任務依然艱巨,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們將繼續推動綠色發展,提升公眾環保意識,為守護清澈的水源和健康的生態環境貢獻力量。
文|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赴武漢植物園暑期社會實踐團 陳穎欣 張璟
圖|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赴武漢植物園暑期社會實踐團 張璟 黃心奕 蔣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