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勇
通訊員 張婷 李智強 婁丹
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七一社區,有一間名為“景明說事”的調解室。
這個調解室的名字來自七一社區警務室民警穆小景和輔警魯用明,諧音“警民”兩字,承載著穆小景搭建警民“連心橋”,定紛止爭的美好愿景。
調解室秉承熱情、公正、誠意的原則,致力于將群眾的“煩心事”解決在家門口,確保矛盾不上交,確保群眾安居樂業。
鬧矛盾的居民在民警調解下握手言和
9月3日,極目新聞記者獲悉,自七一社區“景明說事”調解室成立以來,共調解各類糾紛56起,調解成功率達99.6%。
心中有熱情,用心用情解矛盾
“小飛(化名),以后走在路上,不要隨便丟石子玩哦。”8月21日,穆小景來到小飛家中,查看煤氣罐存放是否達標。
幾個月前,小飛放學回家的路上,不慎將一家公司的鋼化玻璃打破。
事后,穆小景查看監控,發現是小飛無意造成。
穆小景多次到小飛家中走訪,發現他們家是外來務工人員,一家人租住在一間面積很小的房屋內。
為了節省空間,小飛家將煤氣罐安放在走廊,存在安全隱患。
而破損的鋼化玻璃價值近3000元,對這家人來說,不是一筆小費用。
考慮到小飛家的實際情況,穆小景到企業為小飛“說情”,言明小飛并非故意破壞,且家庭條件一般,希望企業體諒,適當減免賠償費用。
經過協商,最終,企業同意將賠償款降到500元。
調解完后,穆小景提醒小飛家人注意,不要將煤氣罐放在走廊。
之后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到小飛家走訪,和小飛聊天,提醒他在外哪些事不能做。
這是“景明說事”調解室成立后,調解的第一起糾紛。
也是通過這次調解,穆小景發現調解工作除了講法理,還要講情理,只有調解民警用心用情、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考慮,才能贏得雙方的認可,真正化解矛盾。
心中有公正,尊重雙方平怨氣
“以后有什么事,好好說。”8月22日,王龍(化名)和蔡陽(化名)走進“景明說事”調解室,坐在長桌兩邊,穆小景和魯用明坐在中間,耐心勸導雙方。
前幾天,王龍翻院墻進入一家公司生產車間,打傷蔡陽。
如果蔡陽要追究王龍的法律責任,會對王龍今后的生活造成影響。
但是一味要求蔡陽退讓,最終可能會激化矛盾。
經過綜合考量,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經過穆小景和魯用明的調解,蔡陽決定不追究王龍的法律責任,但王龍要賠付醫藥費,最后雙方握手言和。
“調解工作要在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不能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要尊重當事人的權利。”穆小景坦言,調解工作并非單純息事寧人,而是通過調解的手段,緩解雙方矛盾的同時,保障受害者權益。
社區調解工作并不簡單。每次調解前,穆小景都要做“功課”,熟悉糾紛情況,分析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搞清雙方產生矛盾的癥結所在,然后對癥下藥,提高調解成功率。
“蔡陽是企業員工,之前打過幾次交道,我對他的性格有一定了解。王龍是外地人,兩個人之所以起爭執,也是因為工作上的事。”與當事人接觸后,穆小景迅速摸清兩人家庭、工作、脾氣和性格,了解雙方意見,提出調解方案,兩人現場達成和解。
來到社區警務室不到一年時間,穆小景摸清了調解工作的基礎之一——公正。
社區民警穆小景整理檔案
“不管調解什么糾紛,一定要讓當事人覺得你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穆小景總結道。
心中有誠意,多管齊下化糾紛
6月8日,穆小景接到太原110轉來的一起警情。
轄區居民老易在太原務工,因工地負責人老劉拖欠工資,老易揚言要跳樓。
接到警情后,穆小景和魯用明快速調查事件始末,電話溝通老易和老劉。向老劉講法律,勸老易想想家里人。
接到家鄉民警的電話,老易很詫異。
在老易心中,自己出門在外,這些事本來不歸家鄉警察管。
聽到穆小景苦口婆心地勸導,帶著誠意的許諾,老易動容了。
除了直接和兩名當事人溝通,穆小景還四處打聽,得知老易和老劉都是七一社區居民。
穆小景找到兩人的親朋好友,讓他們熟悉的人加入調解。
老劉同樣沒想到,他會接到來自親友的電話,感受到家鄉民警對這件事的重視,老劉同意支付老易的工資。
6月14日,兩人來到調解室,在穆小景和魯用明的見證下,老劉將拖欠老易的十多萬元工資一次性結清。
趁熱打鐵、化整為零、聯合調解、借用力量……這是穆小景總結的調解工作法中的幾條。
趁熱打鐵法適用單一糾紛;現場調解法適用宅基地糾紛;涉及多個問題或多方人員的糾紛,要用化整為零法;遇到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借用當事人親朋好友,往往事半功倍。
輔警魯用明是穆小景學習調解的領路人,魯用明常年在基層一線工作,有豐富的調解經驗。
社區警務室剛成立時,魯用明是調解主力。
每次調解矛盾糾紛,穆小景都會拿出筆和本子,記下調解當事人姓名、地址、糾紛事件、調解結果,一邊學習一邊總結,嘗試架構調解框架。
經過幾個月的實踐,穆小景總結出矛盾糾紛調解需要運用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只有采用適合的調解方法,才能達到滿意的調解效果。
兩個搭檔一起討論調解工作
警力下沉,警務前移;穩妥化解矛盾糾紛,已經成為社區警務室的重要工作之一。
社區矛盾基本都是小矛盾。然而,置之不理,可能演變成大問題。
同樣,調解不當也可能激化矛盾,轉化為案件。
“景明說事”調解室的成立,成功搭建起警民“連心橋”,確保矛盾不上交,成為七一社區警務室安民護企的“利器”。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