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庫區綠意盎然。
鄖陽湖濕地保護區內水草茂盛,鳥類安家。
志愿者開展植樹活動。
護林員巡山護林。
竹溪縣豐溪鎮涼橋村林下黃連基地。
無人機滅火演練。
鄖陽區安陽湖油橄欖產業園油橄欖獲豐收。
今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
十堰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擔負著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政治使命和責任擔當。
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十堰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林長制”為統領,深入踐行“三綠”并舉、“四庫”聯動理念,扎實開展生態修復、資源管護、林業產業發展等工作,為助推高質量發展和綠色低碳示范區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林業支撐作用,蹚出了一條經驗可復制、模式可推廣的植綠護水特色之路。
做深林長制 壓實林業發展四個責任
“老王,有人反映王家村一組那里在冒煙,你快去看看。”今年5月6日中午,十堰市鄖陽區青曲鎮王家山村村級林長王萬金,打電話給生態護林員王恩俊。王恩俊立刻帶著滅火工具,騎上摩托車趕赴現場,最后發現是虛驚一場。
“森林安全是我心里最大的牽掛,我要像守護自己生命一樣保護森林?!蓖醵骺≌f,巡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都會現場督辦、整改。
為推動“林長制”落地見效,該市健全“一長三員”工作制度,構建市、縣(區)、鄉、村四級“一長三員”(林長+聯絡員+林業員+護林員)體系,在各級林長管護責任區配備一名聯絡員,負責提示、聯系、銜接、記錄林長巡林情況;充分發揮縣、鄉(鎮)林業干部“林業員”作用,宣傳普及林業政策法規;配備一名生態護林員,落實森林資源包保責任制,將管護責任明確到每個山頭地塊。
為做深林長制,十堰在市本級和多個縣市區相繼成立林長制工作機構,壓實林長“明責、知責、履責、盡責”體系,優化林長制考核辦法,印發巡林提示函、林長制簡報,聚焦森林防火、春季造林等重點工作,明確階段性巡林任務。
創新“林長+”工作機制。發揮聯系單位協同作用,探索建立“林長+警長”“林長+河湖長”“林長+檢察長”等工作機制,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在重點生態區域建設9個生態警務室,得到國家林草局??平椤?/p>
自推行林長制以來,十堰全市四級林長累計巡林16萬余次,解決重難點問題2217個。十堰林長制工作獲得國務院激勵,在全省首次林長制年度考核中獲優秀等次;竹山縣榮獲2022年省級林長制激勵;丹江口市獲2023年國家林草局林長制激勵。
擴綠增美 筑牢水源區生態屏障
十堰市把水源區生態保護、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林水結合、山水共治,積極參與小流域綜合治理,增強全域森林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節氣候、固碳增匯等生態功能。
丹江口市石鼓鎮緊臨丹江口水庫,境內有一座被稱為“火焰山”的丹霞地貌山峰,早年由于過度砍伐及放牧,石漠化嚴重。經過林業部門持續不斷的生態修復,如今“火焰山”上長出6000多畝樹林,植被覆蓋率達70%,成為國家石漠化治理示范區。
除了“火焰山”,在丹江口庫區沿線,還有不少荒山披綠裝,這都得益于丹江庫區增綠工程。
近年來,十堰主動以“保護就是發展”境界,堅持高規格、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植樹造林,全力實施擴綠增美。明確“三邊”(路邊、水邊、城邊)的國土綠化美化總體思路,在環丹江庫區、沿江沿河重要生態區位、主要通道沿線開展植綠護水”行動,提升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生態功能。
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
近三年,全市完成營造林199萬畝。按照“四季分明、遠近各異、上下互補、生態經濟、移步換景”的林相改造目標,完成林相季相改造91萬畝。緊盯環庫路沿線山體兩側綠化美化,在構筑庫區生態安全屏障的同時,積極打造環庫景觀廊道。編制完成《〈十堰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林業實施方案》和《茅塔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林業實施方案》,搭建以綠色產業、綠色生活、綠色生態、綠色城鄉、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為路徑的林業小流域發展框架。
今年上半年,十堰全市完成營造林85.50萬畝,林業“雙重”項目營造林71.15萬畝,林相季相改造29.9萬畝;茅塔河省級小流域和8個市級小流域累計完成營造林27萬畝;茅塔鄉康家村獲評全省共同締造林業試點村(綠色宜居試點村)。
護綠增質 嚴守林草生態安全底線
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
十堰市堅持護林與造林并重,山水林田路村統一規劃,治山、治水、治污協同推進,以加強剛性約束嚴守林草生態資源安全底線,強力保障護綠增質。
壓實專兼職護林員責任??椕芸椑紊址雷o網,按照“誰造林、誰管護”的原則,落實施工后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劃定管護范圍,明確專職護林員和生態護林員巡山護林責任、管護措施和管護標準,確保“改一片、管一片、成一片”。 建立起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體系,全市15100名生態護林員、486名專職護林員、1366名兼職護林員巡山頭、守林頭、看墳頭、盯人頭、查路頭,4臺無人機每天對主城區230個山體進行全方位、無盲區人機協同巡林,武當山航空護林站開展市域森林防火航空巡護。
嚴守林地紅線。嚴格規范林地使用審批,開展市級林地督查、中心城區“退菜還林”、破壞林地專項清理整治等行動,守牢林地紅線。落實生態公益林1372.08萬畝和天然林停伐管護850.10萬畝保護責任,兌現天然林停伐補助、生態公益林補償總計3.53億元。完善護林員管理考核機制,生態護林員錄入率、上線率、盡責率、保險覆蓋率持續攀升。
嚴守森林病蟲害防線。以秋普數據、城區主干道、高鐵、高速、風景區等易感染易傳播區域為攻堅重點,規范、全面、徹底清除疫木。全市“窗口期”除治面積19.97萬畝,清理病枯死松樹48.48萬株。
嚴守森林火災底線。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森林火災重大隱患動態清零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成立7個督導檢查組開展明查暗訪,消除整治隱患。今年1月至7月,全市消防接警較去年同期下降76.1%,早期處置成功率達71.7%,無森林火災發生,實現全市連續三年“零火災”工作目標。
嚴守自然保護地安全紅線。建立濕地保護聯動工作機制,鄖陽湖、圣水湖晉級國家重要濕地。印發《十堰市林業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方案》,扎實開展“清風行動”、水質聯合巡護等專項行動,強力推進環保督察、森林督查巡察反饋問題、南水北調中線湖北水源區水質安全涉林問題和市紀委監督檢查重點工作反饋問題整改。以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泗河國家濕地公園保護與修復項目為抓手,在流域內開展水系聯通、水生植物種植與修復、生態護岸修復、植被恢復。對濕地公園損壞的游園設施進行維修、提檔升級等,全面提升濕地生態功能。
興綠增效 實現多元效益有機統一
“別看地上啥都沒有,地下可藏著寶呢!”在竹溪縣雙竹林場遼葉湖村林下天麻種植基地,負責人孫浩戴著手套,邊刨土邊介紹,林下肥沃的土壤種天麻,每畝可收2000斤至5000斤鮮天麻,按12元每斤算,每畝產值可達2.4萬元以上。
遼葉湖村森林覆蓋率97%,林下肥沃的腐質土壤十分適宜天麻生長,該村靠山探索發展林下天麻種植等產業。2023年,該村100余畝天麻產值達300余萬元,帶動村里110多戶村民在天麻基地務工掙錢,每人一天100元到120元。
這是十堰市興綠增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十堰市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擴綠、護綠前提下,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發展。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市共發放林權證43.02萬本,面積2198萬畝,涉及27.19萬戶,185.66萬人。累計流轉林地273萬畝,抵押林地36萬畝,抵押貸款6.6億元。培育家庭林場、專業大戶、林業合作社、林業企業等林業新型經營主體1300余個,2家企業產值過億元。堅持國儲林項目和林業碳匯項目一體謀劃、一體推進,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碳匯造林,全市累計爭取發放綠色貸款3.57億元。
發展木本油料。該市按照“保任務、創特色、抓重點、全開花”的思路,逐步形成北部油橄欖產業帶、南部油茶產業帶。截至目前,全市木本油料基地面積145萬畝,其中油橄欖10萬畝、油茶22萬畝,其它113萬畝;年產量5500噸,產值約16億元;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7家;產業涉及104個鄉鎮、703個村,帶動1.8萬戶農戶實現增收。
發展林下經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突破性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林產品采集加工,形成以“林+藥”“林+茶”“林+旅”“林+森林康養”等多種模式的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751.63萬畝,從事林下經濟人口69.1萬人,參與林下經濟的農民人均年增收1.8萬元;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40家。
發展森林康養。堅持森林康養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全市共創建國家級森林康養示范基地26家,市級示范基地41家。全力打造“詩經故里、花田酒溪”“女媧圣地、康養九華”“遇見漢江、橄綠鄖陽”等特色康養基地5家。加強林業與文旅、衛健等部門溝通協作,房縣花田酒溪、竹溪八卦山、竹山九華山等醫養結合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十堰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湯宏介紹,未來將繼續堅定“擴綠增美、護綠增質、興綠增效”工作思路,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深入探索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進一步向林下要空間、要產業、要效益,推動十堰由林業大市邁向林業強市。
生態數據
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積2922.39萬畝,森林面積2549.63萬畝,均居全省市州第一
森林覆蓋率71.82%,森林蓄積量11865.43萬立方米,兩項指標居全省市州第二;生態公益林1341.19萬畝,占全省28%
自然保護地46個,面積773.25萬畝,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1.7%,自然保護地數量及規模均位列全省第一
濕地139萬畝,濕地保護率73.16%,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數量全省第三
維管植物2796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樹種36種,古樹名木7429株;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103種,物種豐富度位居全省前列
文/圖:十堰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