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8月30日,中國農業大學舉行2024年新生開學典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在當天的演講中透露,袁隆平先生的孫女今年也入讀中國農業大學,是該校2024級新生之一。 9月1日,媒體從袁隆平兒子袁定陽處求證到,校長講話中提到的新生是他的女兒袁有明。(據9月2日長沙晚報掌上長沙報道)
袁隆平的孫女成為中國農大學生(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后,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農校任教。1964年開始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從此,他將畢生的精力,都用于農業報國。今年9月7日是袁隆平誕辰94周年。袁隆平的孫女入讀中國農業大學,繼承了袁隆平的衣缽,這真是令人欣慰的消息,可以說是對袁隆平的最好紀念。
公開報道顯示,袁隆平的兒子袁定陽現為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1990年,袁定陽考入廣西農業大學農業專業。1994年畢業后,他就進入了當時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1996年,袁定陽又考入湖南農業大學攻讀碩士。1999年,他進入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研究分子生物學,并獲得博士學位。此后,袁定陽一直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發表科技論文60余篇。
袁隆平一門三代學農(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袁隆平學農,袁定陽學農,袁有明學農,一門三代學農,只為同一個夢想,能讓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這是了不起的夢想,也是了不起的“子承父業”。
袁隆平的一生都在為實現稻谷增產而奮斗,即便在九十高齡之際,仍壯心不已,奔走在雜交水稻研究的前沿。據報道,三個孫女的名字都是他親自取的,都和天氣有關。大孫女出生時,雨過天晴,所以名字里有“晴”;二孫女出生那天是雨水節氣,所以名字里有“清”;小孫女降生于星空明媚的夜晚,名字里有“明”。農業靠天氣吃飯,三個孫女的名字都與天氣有關,可見袁隆平對農業的鐘情之深,也在無言中飽含了對下一代的寄托。
如今,袁有明成為中國農業大學的一名新生,這是沒有辜負袁隆平的期望。網友說,這是最好的傳承,期待未來為中國農業發展作出貢獻!
袁隆平的孫女(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袁隆平生前有三大夢想,一是“禾下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三是在鹽堿地上種水稻。2019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興安盟科右中旗鹽堿地水稻種植基地種植水稻,平均畝產達508.8公斤。2021年袁隆平逝世次月,袁定陽在興安盟發布二期“袁夢計劃” ,在當地種植耐鹽堿水稻20萬畝,幫助當地水稻種植戶實現收入翻番。
“子承父業,接力父親夢想”,這是可敬的夢想傳承,也是偉大的精神傳承,沒有什么比這是更好的佳話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禾下乘涼”夢是對水稻的高產、更高產的追求,這個夢想只有進行時,永遠會有更高的目標去追逐,也就需要一代代的農業科研工作者去接力奮斗,向著水稻的畝產高峰不斷攀登。
江山代有人才出。袁隆平孫女入讀中國農業大學就表明,這是“有情懷”“有志氣”“有夢想”“有擔當有奉獻”的一代。沿著前人走過的路,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就大有可為,“袁夢計劃”也一定有功成圓滿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