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喜在飼養鴕鳥。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李博 通訊員黃華 闕晉偉)8月27日,恩施州巴東縣沿渡河鎮童家坪村村民王宗喜用小推車裝了滿滿一車菜葉,來到鴕鳥養殖區??吹酵踝谙瞾砹耍恢恢惑w態肥胖的鴕鳥扭動著身軀,伸出長長的脖子搶食菜葉。
在鐵柵欄圍住的100多畝平地,百余只體型健壯、毛色光亮的鴕鳥高昂著頭、扇動著翅膀,在欄圈里自由奔跑、嬉鬧,發出“嘎嘎”的叫聲。
2023年4月,王宗喜和同村村民薛勁松一同前往河北石家莊出差。其間,他倆偶然接觸到鴕鳥養殖,便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不妨也回去試試。
隨后,王宗喜和薛勁松便在網上搜尋有關鴕鳥的養殖信息,了解鴕鳥養殖條件、技術。經過再三考察論證后,兩人又邀約了朋友譚云洪,三人一起投資80萬元,租用、整修廢棄廠房,成立巴東縣鴕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分批從內蒙古、新疆引進非洲鴕鳥幼苗,開啟鴕鳥養殖之路。
“這是什么?幼苗都這么大?”2023年6月,當第一批非洲鴕鳥幼苗被運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時,周圍的百姓紛紛過來看稀奇。
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鴕鳥基本適應了本地的光照、飼料和飲水,體態變得更加健壯,毛色也更加光亮。“鴕鳥比較好養,平時主要以青草、青菜為食,長勢快,一年可以長80公斤左右。”王宗喜介紹。
創業之路并非坦途。2023年9月,王宗喜從內蒙古引進鴕鳥幼苗158只。由于天氣嚴寒,到今年2月初,有150只陸續死亡,虧損10多萬元。
汲取經驗教訓,王宗喜計劃購買保溫棉,在欄舍鋪設漏糞板,遇到極寒天氣采取暖風機加熱等措施,保持欄舍溫度,確保鴕鳥過個暖冬。同時,王宗喜也在不斷地摸索研究、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鉆研鴕鳥的疫病防治,尤其是在得到長江大學鴕鳥研究所專家的指導后,飼養技術大大提升。
鴕鳥抗病能力相對較強,常見病主要是腸胃病。如今,根據鴕鳥每天拉的糞便,王宗喜便能準確判斷鴕鳥的健康狀況。
“鴕鳥全身都是寶?!蓖踝谙步榻B,鴕鳥肉營養豐富,脂肪含量極低,被國際公認為綠色健康食品;鴕鳥毛柔軟,保溫性能強,不會產生靜電;鴕鳥蛋富含鐵元素,鴕鳥蛋殼可做工藝品。
為拓寬增收渠道,2023年12月,王宗喜和另外兩名合伙人在縣城開辦“鴕之味”主題餐廳,專營鴕鳥肉宴。開業半年,營業額就超過100萬元。同時,王宗喜將鴕鳥肉制成禮盒裝銷售,延長產業鏈。
“我們將利用當地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鼓勵群眾在牛羊養殖的基礎上發展特色養殖,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特色養殖產業向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為養殖戶開辟一條增收致富新路徑?!毖囟涉傁嚓P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