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劉宏偉 周潔)“汽車模型終于拼好啦!”8月29日,正值開學季,保康縣稅務局志愿服務隊驅車來到保康縣寺坪鎮,為庹家坪村、簡家坪村6名孩子送上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陪伴孩子們做互動游戲,一起拼汽車模型,爽朗的笑聲一陣陣傳來。
志愿者與小孩一起做模型。通訊員 供圖
在湖北省保康縣的崇山峻嶺間,有一群特殊的“父母”——國家稅務總局保康縣稅務局的青年志愿者們,他們被親切地稱為“稅爸稅媽”。這群稅務干部用無私的愛心和行動,成為了山區孤困兒童成長路上的堅實后盾。
截至目前,保康縣的82名“稅爸稅媽”已累計幫助上千名青少年,其中49人順利完成高中學業,34人成功考入大學,47人步入社會,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次的走訪、無數次的關懷與無數次的鼓勵,它們匯聚成了愛的海洋,讓山區的孩子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溫暖與力量。
從“心”出發,臉上有笑眼里有光
“我想當兵!因為我聽過這樣一句話,一人參軍,全家光榮,我想讓爺爺奶奶臉上有光。”在和志愿者交談中,提及夢想,洋洋(化名)眼中泛起了光彩。面對孩子的回答志愿者頗感意外,從孩子爺爺口中了解到:“孩子父母去世的早,由于缺乏關心關愛孩子一直很自卑,他一直想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外人認可。”
“父愛和母愛的缺失往往會導致困境兒童內心更加敏感,自卑內向的情況在他們身上普遍存在。”寺坪鎮相關負責人梅瓊玲向筆者介紹,困境兒童是一個特殊群體,更需要從心理上給予關心呵護。
全面脫貧讓他們擺脫了物質生活的“苦”,但對精神世界的“渴”,仍需解決。
為了守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保康縣稅務局青年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困境兒童走訪入戶,通過開展趣味游戲、課程輔導、生日陪伴等方式,彌補困境兒童情親缺失,培養孩子們活潑開朗的性格。
“精神上的充實遠比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通過和孩子們做親子游戲、讀書交流,孩子們和我分享他們內心的小想法,我們的心更近了。在心理健康中心老師的指導下,我把自身經驗分享運用到更多小朋友身上,孩子們的笑容更多了。”談及志愿幫扶,志愿者郭玥說出了她的感受。
據悉,保康縣稅務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聘請并培養專業心理輔導團隊,對每個幫扶對象精準畫像,定制心理輔導方案,通過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困境兒童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我們引入心理測評智能設備、心理沙盤等設施,開展游戲互動,紓解心理壓力,讓每個困境兒童都能體會到成長的快樂。”保康縣稅務局志愿服務隊負責人趙雪辰解釋道。
精準幫扶,讓每一份愛落到實處
保康縣寺坪鎮簡家坪村龔先生患有塵肺病,妻子也早在2021年因病去世,只留下一個精神二級殘疾的女兒和正讀幼兒園的兒子,由于身體原因,當地的小學已經不再適合萍萍(化名)繼續上學。在得知龔先生一家的遭遇后,志愿服務隊立馬與保康縣特殊教育學校溝通對接,幫助萍萍女兒入學,并送上生活物資和學習用品。
萍萍的故事,只是保康縣眾多困境兒童中的一個縮影。面對這些因各種原因而陷入困境的孩子,保康縣的“稅爸稅媽”們深知,精神上的關愛遠比物質上的幫助更為重要。
為了更好地了解困境兒童的實際需求,保康縣的“稅爸稅媽”們堅持進村入戶實地走訪。他們深入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傾聽家長和孩子的心聲,尋找問題根源,制定個性化的幫扶方案,“稅爸稅媽”們都力求做到精準幫扶,讓每一份愛心都能真正落到實處。
愛心接力,托舉山區孩子夢想
保康縣“稅爸稅媽”志愿服務隊的愛心接力源于一位特別的志愿者——資助12名孩子完成學業的襄陽市最美稅務人肖運玲。年幼時肖運玲家庭困難,是懂事的弟弟主動放棄讀書機會供她上學,提及志愿服務的初衷,肖運玲曾說,“看見他們就像是看見年幼的自己,為學費發愁的孩子讓人心疼!”
2003年,稅務干部肖運玲偶然得知寺坪鎮中學有一名家庭困難、瀕臨失學的女孩,頗為相似的名字促使她想見一面。趁著到寺坪鎮宣傳稅法的機會,她輾轉聯系學校,見到了正在上體育課的肖永玲,此后便一直資助肖永玲直到高中畢業參加工作。肖運玲不僅改變了肖永玲的人生軌跡,也激發了更多稅務干部的參與。
在往后的16年間,肖運玲一共資助12名孩子完成學業,并與資助學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肖運玲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稅務干部加入到志愿幫扶中。祝鈺星,暑期將幫扶兒童接到家中,自費為其補習功課;朱麗俐、趙雪辰等人為身患殘疾、家庭貧困的特殊兒童送去關愛與希望,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這些名字背后,是一個個用愛心和行動書寫感人故事的稅務干部。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山區的孩子們搭建起了一座座通往夢想的橋梁。
截至目前,保康縣稅務局“稅爸稅媽”志愿服務隊已經凝聚了82名志愿人員,他們將繼續攜手保康縣特殊教育學校,為困境兒童提供更加專業的幫助。這種愛心接力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也溫暖了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