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子軼 通訊員 嚴恒
對于湖北的果蠟生產企業來說,一份鄂產國家新標準的出爐,讓他們底氣十足。
8月8日,由湖北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以下簡稱“省食檢院”)牽頭修訂的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嗎啉脂肪酸鹽果蠟》正式實施。
相較于“舊國標”,“新國標”最重要的改變是規范了嗎啉脂肪酸鹽果蠟脂肪酸的原料范圍,明確為辛酸、癸酸、月桂酸、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讓生產企業有規可依。
這些天,宜昌瀏江緣工貿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劉先國越來越忙了。為了迎接10月柑橘大規模上市后到來的銷售旺季,他和企業員工正緊鑼密鼓地生產果蠟——一種常見的涂抹在蜜橘等鮮果表面,有利于鎖水保鮮、方便存儲和運輸的食品添加劑。
然而,2019年底,這個幾乎占據全國六成市場的果蠟生產企業曾一度徘徊在停產邊緣。
當時,我國實施的嗎啉脂肪酸鹽果蠟國家標準中,未對其中的脂肪酸、天然動植物蠟和天然動植物膠給出具體明確的種類規定,生產者往往憑主觀臆斷,投放原料進行生產,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一,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當時,國家標準不夠明晰,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無所適從,就算產品檢測結果合格,也覺得不夠安心。”劉先國說,不少企業陷入“不敢產、不敢賣”困境。
遇到標準門檻,湖北如何解決本土果蠟生產企業的困境?
國標修訂迫在眉睫。“如果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給水果打蠟,是安全可用的,2016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就對其安全性做了論證。但果蠟產業需要更明晰、先進的標準來規范。”國標修訂項目負責人之一、省食檢院檢驗一所所長江豐介紹。
接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委托后,省食檢院于2020年11月召開標準啟動會,正式開啟了標準修訂工作。按照國家標準制修訂的嚴格流程,新的國家標準于今年發布并實施。
“省食檢院的專家不僅有嚴謹的科研態度,也真心為企業考量。”劉先國對省食檢院團隊的點贊,還源于本次國標修訂里“黏度”這一指標的改動。
原來的國家標準中,“黏度”是一個定量指標,省食檢院在調研企業過程中發現,企業通常生產高濃度的嗎啉脂肪酸鹽果蠟,打蠟廠針對不同客戶需求進行稀釋。因此,限定果蠟產品的“黏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生產實際的。省食檢院將黏度指標修改為了“符合聲稱”,這樣,企業可按需生產更加濃稠的果蠟產品,減少了包裝運輸成本。
近年來,省食檢院的“標準之力”不斷增強。2023年以來,該院共獲批起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15項,正式發布標準9項。這些標準的發布,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