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天放
一座不夜城,無數不眠人。“夜經濟”是城市拉動消費、驅動旅游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我國60%以上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夜間經濟市場規模已超過50萬億元。從“夜市橋邊火”到“千燈夜市喧”,“夜經濟”的繁榮度被視作城市經濟便利度和活躍度的“晴雨表”。(8月29日人民網)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創新規范發展。”“夜經濟”作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關聯度高、影響帶動面廣,既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期待,也折射出城市經濟增長與滿足市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雙向需求。近年來,我國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動“夜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城市“夜經濟”的潛力不斷被激活并釋放。
夜食、夜游、夜購……夜經濟不僅延長了消費時間、拓展了消費空間,更創造出了豐富的消費場景。同時還要看到,面對日益多元的夜間消費需求,一些地方的“夜經濟”活動存在同質化問題,多樣性和優質性供給不足。一位街區運營的行業人士表示,尤其體現在餐飲、商圈商貿方面:“夜經濟消費潛力巨大,但行業內競爭較激烈,同質化內容較多。”并非有幾條“小吃街”、搞點“燈光秀”,就是“夜經濟”的全部。當前,“夜經濟”正從傳統的以餐飲、購物為主的夜市,向融合文化、旅游、娛樂等多種業態的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轉變,根據各地特色,升級“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功能,努力呈現出質量更高、內容更豐富的特點,助力夜經濟更上一層樓。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要守護好這熱氣騰騰的煙火氣,有關方面要主動有為,做好精細化管理。完善公共服務,解決夜經濟中的諸多難點堵點,開辟新的增長點,使其最終變成新亮點。持續營造安全、穩定、有序的社會環境,才能讓“夜經濟”有效對接消費需求,撬動更多消費潛能,為城市夜晚更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