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家付費自習室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周丹攝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周丹 實習生 楊家純
今年暑假期間,江城天氣炎熱,除了圖書館、防空洞等網紅“避暑勝地”,付費自習室也很火爆,有的甚至推出暑期特惠活動,一天只需花費一元錢,吸引了眾多“考公”“考研”人群和上班族的光顧,部分場地甚至要提前一周預約才有位置。
極目新聞記者以“自習”作為關鍵詞在天眼查搜索,湖北相關企業有1000多家,其中不少都是最近一年剛成立的。那么,暑期結束后,付費自習室還會是一門長久的好生意嗎?近日,極目新聞記者展開了一番深入調查。
客戶群體廣泛,白天學生黨晚上上班族
8月28日晚,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武漢關山大道上的一家付費自習室,這里營業時間為早上9時到晚上10時。記者花費18元購買了4小時自習卡,實際費用會根據實際使用時間進行結算。入內后記者看到,自習室分為單人間、雙人間和多人間,加起來可同時容納40人。
書桌上,護眼臺燈、儲物格、充電插座、隱私布簾等一應俱全,還有共享的小風扇、電蚊香液等小物品,顧客可自取。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暑期白天自習室上座率達到九成,相比平日里翻了一番,高峰時期需要提前一周預約。客流白天以“學生黨”為主,晚飯后則以上班族為主。
一位女性顧客告訴記者,她是90后,已經上班多年,最近在備戰職業考試,來這里學習已經好幾天了,購買的是19.9元的全天不限時卡。“暑假期間,圖書館等免費自習室人太多了,很難找到座位,這里環境很好,價格也能接受。”
付費自習室的主流用戶,是考公考研的學生族。“我就在附近高校讀書,馬上大四了,學校圖書館位置要搶,干脆就來外面的自習室復習。”一名大學生顧客表示,自己每天都來,所以購買了月卡。
暑期是旺季,平日主要為備考人士服務
極目新聞記者發現,武漢的付費自習室大多位于居民區附近,繁華地段的寫字樓里也有不少。和圖書館等公共學習空間相比,付費自習室整體硬件條件更好一點,座位十分私密,基本配備了簾子進行遮擋。
除了沉浸式學習區外,付費自習室一般還設有公共休閑區,提供微波爐、飲水機、沙發、儲物柜、打印機等設備,以及少量可自主掃碼購買的食物,供顧客在這里休息、吃飯、交流。有的自習室還提供雙人間甚至是包廂,滿足不同顧客需求。收費方式大多比較靈活,提供了不同的套餐供選擇,如果辦長時間的學習卡,最便宜的折算下來一天還不到10元。更有一些自習室為了獲客,推出了一元一天的新人優惠卡。
“公共圖書館的座位有限,尤其每年下半年,考研、考證書的群體很大,公共圖書館無法滿足這些人的需求,付費自習室的出現是對公共服務的有效補充。”在武漢經營了3家付費自習室的商家劉亮告訴記者,暑期的確是旺季,但暑期結束,他也不太擔心生意。“高校學習場所不對外開放,公共圖書館數量少且限制多,書店、咖啡廳等場所環境不夠安靜,收費自習室滿足了部分愿意付費學習人群的需求。”
成人學習市場需求增加,未來會多元發展
記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還有24小時營業的智能自習室,此外還有的自習室嘗試與書店、咖啡館等服務相結合,開展線下文化活動,賦予付費自習室更多文化特質,將其打造成公共文化空間。
據沙利文發布的《中國成人學習市場行業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成人學習市場規模持續上漲,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1.04萬億元。保持終身學習的生活狀態,已逐漸成為我國公民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必然選擇。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自習室如果僅僅提供低層次單一的商業服務,很難具備長久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未來自習室的發展方向,可能疊加更多增值服務。例如增加自習室的智慧屬性和安全屬性;與圖書、培訓等上下游行業鏈接,構建豐富的產業鏈平臺生態;構建精準私域流量服務,增加學習空間私域“黏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