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武漢華能陽邏電廠植物工廠里生長的生菜郁郁蔥蔥。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通訊員 宋潤海 孔劍
盛夏烈日炙烤大地,露地蔬菜被曬得蔫蔫的,武漢華能陽邏電廠內,卻有一些“幸福”的蔬菜:住“樓房”、睡“墻上”、吹“空調”,好不愜意。
它們生長的地方是國內首套結合火電機組綜合用能的人工光照明植物工廠,由華能武漢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與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合作建設。
發電廠種蔬菜?能源工業與現代化農業能搭界嗎?
8月16日,華能武漢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恒林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長必需品,如果二氧化碳濃度較低,作物就會處于饑餓狀態,無法進行高效率光合作用,從而影響生長。二氧化碳供給儼然成為制約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關鍵因素。
現在很多蔬菜都生長在溫室大棚,覆蓋嚴密,特別是嚴冬季節,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較低,蔬菜生長緩慢。而大型火電廠正好有大量低品位余熱和二氧化碳亟待消納,可用來種植蔬菜,發電與種植能充分互補。于是在2024年,華能武漢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與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投資482萬元,在陽邏電廠南區建成華能武漢植物工廠,種植面積228平方米,分為葉菜種植區、茄果種植區、藍莓種植區。
在葉菜種植區,生菜生長在六層高的白色立體栽培架中。栽培架每層頂部都有淡淡的、柔和的LED光源,側面配有輸送水和營養液的管道。輕輕提起一棵蔬菜,它們扎根的穴孔里沒有土,只有緩緩流動著的營養液。
劉恒林透露,這是管道式水培模式,屬于無土栽培技術。栽培室內四季恒溫,LED光源提供光熱,營養液有效供給各種養分,不需要太陽光和土壤,一年四季健康生長。正因為無土,這里蔬菜根系干干凈凈,不會沾染各種土壤傳播病蟲害,無需額外施藥,品質更優。
無土栽培模式除了管道式栽培,還有墻式栽培、立柱式栽培等。記者在其他種植區還看到掛在墻上的黃瓜,盆里長出的辣椒和藍莓,長得甚是可愛。這里利用智能計算機和電子傳感系統進行自主調節,實現全年穩定連續生產,生產效率高,果蔬產品沒有重金屬和農藥殘留。
截至目前,華能武漢植物工廠已采收葉菜400公斤、黃瓜55公斤,全部用于公司職工食堂。未來,華能陽邏電廠將與中國農科院環境與發展研究所、湖北省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學院合作進行植物工廠解決火電資源循環利用和減碳固碳潛力、火電廠煤基固廢基質栽培利用技術(如爐渣等)、火電廠綜合能源系統運行調控優化等課題研究,探索能源工業與現代化農業深度融合,為傳統電廠發展循環經濟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