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望雪怡 王宗杰)近年來,宜昌市夷陵區充分聚集在外“鄉賢能人”資源,回引優秀鄉賢返鄉擔任村黨組織書記,發揮鄉賢回報桑梓、獻計獻策、穿針引線的強大作用,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2018年,夷陵區樟村坪鎮丁家河村還處于負債累累的狀態,村委會負債100多萬元,村勞務公司負債近200萬元,村委會也條件簡陋。鎮黨委決定找一位“鄉賢能人”帶領丁家河村走出困境,在外創業、資產千萬的丁家河村人王宗杰成了不二人選。“王書記當時在外面辦企業,富有遠見智慧,而且他一直比較牽掛家鄉的發展,我們相信他回來以后,能夠帶領我們過上好日子!”在丁家河村,很多村民都對王宗杰有著很高的評價。
放棄年入百萬的企業,回到村里做個“窮當家”,這對王宗杰來說需要巨大的勇氣,他坦言公司業務其實很繁忙,自己又沒有基層工作的經歷,怕辜負父老鄉親的期望。然而,面對組織的信任,王宗杰毅然決然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回到丁家河村競選黨支部書記。2018年底競選成功,走馬上任。
信訪變信任——群眾的煩心事要一個個解決好
“因為從小在村里長大,對這里總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王宗杰的故鄉情懷令他對丁家河村總懷有深深的眷戀。然而,當他以村書記的身份走進村委會,很快發現,建設家鄉光靠一腔情懷遠遠不夠,還要面臨諸多挑戰。
王宗杰幫村民撿瓦補漏
上任后的近一個月來,辦公室外天天排滿了來訪的村民,他秉承處理遺留問題也是發展的理念,不推諉、不逃避,與村民圍坐在一起,敞開心扉地聊,全神貫注地聽,事無巨細地記,群眾反映什么、最期盼什么、重點需要解決什么、必須主動謀劃什么,他都條目式地記錄下來。漸漸地,來訪的村民沒有了,一件件遺留問題被逐一銷號,王書記得以卸下包袱、輕裝上陣,開始規劃村里的未來發展。
舊貌換新顏——新陣地服務大民生,村民笑開顏
首先,他將自己在公司摸索的管理辦法用于班子成員的工作管理中,每天梳理當天的工作完成情況及次日的工作計劃,讓每個班子成員工作有目標、績效有對比,進一步提升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丁家河村原有的村委會是由90年代的學校改建而成,辦公環境簡陋、設施陳舊,無法滿足黨員群眾日常辦事、活動需求。王書記立馬向鎮黨委政府報告,多方爭取支持,成功申請到上級組織和相關部門建設資金100萬元。經過近兩年的工程建設,2023年5月,丁家河村搬進了總投資400多萬元的新陣地。
“當我們通知在新村委會召開第一次黨員、村民代表大會時,大家都充滿了期待,有70多人來參會,屬‘歷史之最’。大家參觀完新村委會后,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都說現在的變化好大,感覺有了‘第二個家’!這一刻,我們認為自己所有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王書記滿臉笑容地說道。
樟村坪鎮丁家河村委會前后對比圖
負債變富裕——華麗變身“金餑餑”,掌握共同富裕幸福密碼
要實現村民富裕,首先要把村集體經濟搞上去,可是丁家河村沒有集體企業,也就沒有集體經濟來源,更何況村里現在還負著債,千頭萬緒從何著手?這讓王書記犯了難。
為盡快破解難題,他第一時間帶領村“兩委”班子進組入戶,到困難群眾、農村老黨員、退休老支書、致富帶頭人家里深入了解村民們的生產生活、經濟來源、產業發展等情況,并整理建立民情民意檔案,最終探索出一條“以企帶村、村企共建”的強村富民道路。
確定方向后,王書記又開始四處奔波,尋求企業合作、爭取上級政策。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柳樹溝股份公司丁西磷礦與丁家河村合作了黃家灣地質恢復治理項目,在2022年底,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15萬元。2023年,隨著此項目的全面完工,再次為村集體創收141萬元。如今的丁家河村在王書記的帶領下,已鳳凰涅槃、華麗蝶變,不僅還清了負債,村級可分配收入更是達到了100萬元。
“回歸一個鄉賢,富裕一方百姓。”作為“鄉賢能人”回村的王宗杰,帶回了資金,帶來了項目,描繪出了丁家河村的振興畫卷、共富畫卷。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村人民的支持下,王書記還將帶領丁家河村培育新的造血功能,精準謀劃、持續發力,做大村集體經濟蛋糕,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