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制定此規定,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提供重要的制度遵循,更是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關鍵舉措,其意義重大而深遠,為新時代基層工作的健康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基層干部輕裝上陣、奮勇前行照亮了前行之路。
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深陷于形式主義泥潭,以會議落實會議,導致干部們“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以文件落實文件,看似忙忙碌碌,實則毫無實效。形式主義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破壞黨群和干群關系,必須堅決予以摒棄。譬如,2022年國家管網集團總部(含部門單位)要求下屬企業參加的會議800余次,平均每個工作日超過3次。2023年某下屬公司參加集團及各部門各單位會議280余次,平均每個工作日都有會議。2023年9月有關方面指出其“開會多陪會多”問題,此后6個月內會議數量不降反升。此類形式主義會議,不僅未能推動工作,反而成為基層干部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嚴重阻礙了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形式主義的產生,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從主觀方面來看,一些領導干部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和價值觀,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想著如何在短時間內出成績、出亮點,而忽視了工作的實際效果和長遠發展。從客觀方面來看,一些制度機制的不完善也為形式主義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譬如,考核評價機制的不合理,過于注重表面的指標和數據,導致一些地方和部門為了應付考核而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
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務必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加強思想教育。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專題培訓等引導領導干部牢記初心使命,增強宗旨意識,樹立正確政績觀和價值觀,摒棄形式主義錯誤思想。完善制度機制。精簡會議文件,嚴控會議規模和時間、減少不必要文件印發;優化考核評價機制,科學設置指標,注重實效,避免過度留痕;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基層干部創造寬松工作環境,鼓勵擔當創新。加強監督問責。加大對形式主義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對發現的問題嚴肅查處,絕不姑息遷就。建立形式主義問題舉報平臺,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對形式主義問題嚴重的地區和部門,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形成強大的震懾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廣泛宣傳整治形式主義的重要意義和實際成效,引導全社會共同反對形式主義。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真抓實干、務實擔當的精神,讓形式主義者無處遁形。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監督,形成反對形式主義的強大合力。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新時代的征程中,要以《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為武器,堅決斬斷形式主義這只魔手,為基層干部松綁減負,輕裝上陣,全身心地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凝聚起強大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陳虎(“清江劍”網評團隊、長陽縣委政法委)
責編:丁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