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曾雅青 通訊員 張世君 陳小軍
閑暇時還想掙點外快?近年來,一些網絡兼職因門檻低且時間自由而頗受歡迎。
8月2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各地法院了解到,不少網絡求職者因各種緣由提起訴訟,糾紛內容包括未按時支付薪酬、兼職被騙、個人信息泄露等。
“網絡兼職處于虛擬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不謹慎甄別可能就會上當受騙。”法官提醒,網絡兼職不會天上掉餡餅,偏門“來財”莫當真。
翻閱近千條聊天記錄
法官為網游工程師要回工資
孫某是一款網絡游戲的產品授權方,為維護游戲服務器運營,他聘請網上認識的李某進行編程工作,約定每小時薪酬50元。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孫某通過QQ語音向李某發送指令,李某使用聯機軟件遠程控制孫某的電腦界面,為孫某運營的游戲服務器編寫游戲腳本。
2022年期間,孫某按約定為李某結算了勞務報酬。2023年初,孫某要求李某自行統計工作時長,以半年為期計算薪酬數額。2023年7月,李某自行統計工作時長647小時,要求孫某結算勞務報酬3萬余元。
不料,此時孫某卻以“對工作時長數據表示懷疑”為由拒絕支付其中的1.3萬元。
由于雙方使用的遠程聯機軟件沒有工作時長統計功能,兩人各執一詞且協商無果,李某向荊州市沙市區法院提起訴訟。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組織雙方對近千條QQ聊天記錄逐一進行核對,共同計算工時。最終,孫某認可了李某提出的工作時長,雙方就勞務報酬的金額和支付期限當場達成調解協議。
【法官提醒】
網絡兼職過程中,用工雙方通常使用電話、網絡等方式往來,具有臨時性、非正式性。用工雙方無法成立勞動關系,導致提供勞務一方難以有效主張權利。
在尋找網絡兼職時,求職者應與用工方充分溝通,明確工作內容、時間、報酬和支付方式等,并盡可能簽訂正規書面協議。工作時,也應審查工作內容合法性,注重保留工作成果相關證據,以便發生糾紛時可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家兼職月入過萬?
“手工活”賺錢不成反被騙
“時間自由,有手就會,工作帶娃兩不誤,輕松當上萬元戶!”
2022年,陳某在網上看到一則“手工活”兼職信息,頗為心動。得知鄰居李某正好在做這類兼職,在家編發卡、手機鏈即可,每單手工費50元,但需支付380元原材料押金。做好成品經工廠驗收合格后,方可退還押金并支付手工費。
陳某提出也想兼職,李某提醒說,自己也是跟著別人做,如果老板、工廠跑路,預付的原材料押金可能收不回來。陳某考慮后,決定試一試。
前期,陳某通過李某接下10單手工活,廠家將原材料郵寄過來,完工后陳某再將成品寄回廠家。不久,陳某便收到退還的3800元押金及支付的500元手工費。嘗到甜頭后,陳某陸續通過李某向廠家支付原材料押金合計8400元,并完成了相應的手工活,但這次她等來的卻是廠家跑路的消息。
發現上當的陳某認為,手工活是李某介紹,且下單及回款也由李某經手,于是將李某起訴至十堰市張灣區法院,要求其退還原材料押金并支付手工費。
法院經審理認為,該案原材料不是李某提供,成品不是李某接收檢驗,報酬也不是李某結算支付,因此其并非加工合同的相對人,陳某向其主張權利無事實及法律依據,判決駁回陳某的訴訟請求。
判決后,陳某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目前,李某已配合陳某向公安機關報案。
【法官提醒】
在網絡兼職陷阱中,詐騙分子常以“在家創業、高額回報”為誘餌,引誘兼職者支付高額原材料押金。起初,詐騙分子會如約退還原材料押金、支付加工費以獲取信任,騙得更多錢財后再以成品量大、檢驗不過來等理由拖延回款,或以成品不合格為由不予退還,直至跑路。
面對網絡兼職,求職者應提高防范意識,謹記:凡是要求墊資的兼職都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