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啟山)今年以來,精細化管理成為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四院”)改革發展的“熱詞”,全院上下“聞令而動”,堅定不移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扎實行動,實現了發展品質的顯著提升。
業績導向,模擬法人制激發創新活力
上半年,鐵四院實現了逆勢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模擬法人制成為了鐵四院精細化管理的“關鍵一招”,通過樹立“以績效論英雄,憑實績分勝負”的業績理念,鐵四院全面激發全員創新創效潛能。
這不僅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升級,更是對傳統勘察設計管理模式的一次深刻重塑。通過在各二級單位推行模擬法人管理模式,鐵四院實現了經營自主權與責任制的有機結合,讓每一個生產單位都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這種模式下,各單位不再僅僅是執行者,更是開拓者、創新者,經營活力和創效動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
以 “龍頭院”線站院為例,在模擬法人制的驅動下,線站院形成了濃厚的創新氛圍,各專業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聚力高速磁浮、智能物流等戰新產業研究,充分利用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高端平臺開展前沿技術攻關,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
由他們開發的智能場站調度平臺系統,通過智能化設備、系統,代替以往人工操作,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相關技術已應用于武穴水鐵聯運智能場站、襄陽智能物流基地等項目建設,可實現平均降低25%運輸成本、減少20%的人力成本、提升30%的作業效率、提高10%的土地使用率。
數字化手段,打造新一代管理平臺
項目,作為鐵四院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戰場,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數智化變革。
該院負責人表示,勘察設計行業數字化是交通基礎設施產業鏈技術發展的總牽引,從勘察設計源頭出發,生產數據,統一標準,延伸至建造以及運維管理,可以帶動整個產業鏈的轉型升級。
2021年,鐵四院積極響應“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舉全院之力,超前組建了超500人規模的數智化事業部,以4年超20億元的智能化專項研發投入,全力推進“數智化轉型”。明確“業務數智化、管理數智化、基礎設施云化”三維發展路徑。
今年以來,鐵四院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項目上的落地應用,實現項目管理集成化和全流程精益管理,大幅提升了項目管理效率。
走進黃岡武穴港區多式聯運項目部,工程管理技術人員點開控制中心電腦屏幕,施工現場畫面便360°清晰地出現在大屏上。
現場重點工位的5G攝像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電子眼”接入了鐵四院總承包一體化智慧管理系統,管理團隊足不出戶便可全面掌握現場進度、質量、安全等關鍵數據。
類似的數智變革在鐵四院總承包項目遍地開花。目前,他們正在聚力打造項目智慧管理2.0系統,以“兩級管理、一級應用、三端覆蓋”為總體架構,研發企業級駕駛艙、項目級管理中心和工程智慧管理等子系統,實現“企業-項目部-現場”的穿透管理以及信息匯聚,加強企業與項目信息互通,提升工程管理質量和效率。
規劃設計引領,精細化設計效能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鐵四院以變應變,以新應新,將勘察設計逐漸向全產業鏈延伸,以“品質設計”引領高質量發展。
作為國內地下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鐵四院建立了系統完善的地下工程全要素探測、規劃設計、安全建造、智能監測、智慧運維技術體系,設計建設了一批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8月7日,中國鐵建地下空間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武漢正式揭牌成立,成為中國鐵建加快創新體系建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又一重要標志。
這是鐵四院充分發揮精細化設計效能,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又一次成功探索。目前,該院確定了“2+7”戰新布局,即2個主攻方向——人工智能、地下空間;7個聚焦方向——新材料、新能源、智慧城市、綠色低碳、高速磁浮、海洋經濟、智慧運營,成立了11個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技術研究與產業孵化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