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政府召開低空經濟發展推進會,提出加快搶占新賽道、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低空經濟發展高地。隨著社會各界對低空經濟關注熱度越來越高,武漢經開區武漢通航機場也成為市民熱門打卡地,其對外開放的空中游覽、飛行運動等多項低空體驗項目訂單火爆,現已接待游客超過1000人次,各類項目體驗需提前在小程序上預約。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正以親民姿態進入大眾視野,并為工業生產、人民生活不斷帶來驚喜。
低空經濟主要是指依托低空區域進行各種有人或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飛行活動,并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業態。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日益成熟,低空經濟的發展備受關注,深圳、上海、廣州、湖北、天津等多個省市地區加碼布局、爭相競逐,釋放了系列利好消息。8月6日,湖北省發改委印發《湖北省加快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16條重點任務,明確全省至2027年力爭實現低空經濟產業規模1000億元、建成30個以上通用機場和600個以上起降場地,加快繪就湖北低空經濟全景圖,從光谷廣場到天河機場“打飛的”的時代已在眼前。
低空經濟“振翅高飛”依賴于技術創新。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新注冊無人機超60萬架,無人機總數較去年年底增長48%。無人機性能提升、飛行器動能優化、地面指揮控制系統搭建……這些低空經濟發展需求,意味著新能源、無人駕駛、物聯網、傳感、數字化管理等技術亟需迭代升級、推陳出新。各地應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引導領軍企業與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密切合作、共同攻關,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各企業應一體推進“強技術”和“降成本”,促進低空經濟更好適應群眾生產生活,滿足日益擴張的市場需求。
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不僅依靠企業鼓足勇氣、摸著石頭過河,還需要一些政策加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024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實施;湖北發布低空經濟16條,對相關基建、研發項目,對關聯優質企業入駐,給予100萬元至1000萬元的獎補資金,助推低空基礎設施“四網”建設,提供全產業鏈資源保障。低空經濟當前還處于培育起步階段,政府既要發揮政策激勵創新和促進競爭的作用,也要強化管控,確保秩序化、良性發展,營造良好產業生態。
有市場才能有未來,低空經濟的發展應更好貼近民生、融入生活。要瞄準群眾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加快推進“低空經濟+”行動,加強低空經濟在民生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的深度運用,探索拓展低空+應急救援、時尚文旅、物流配送、智慧城市、短途運輸、農林生產等應用場景,不斷催生新產業、新職業,促進低空經濟成果落地、蓬勃發展。
“低空”藍海,大有可為。站在產業發展的風口浪尖,唯有搶抓機遇、謀劃布局,加快突破低空空域管理等難點問題,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才能突出重圍,塑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羅肖露(武漢經開區“車之聲”網評團隊)
責編:王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