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方桐、通訊員劉定旭、李書暢)8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工新智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共同發布了《2024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下稱《研究》),我省6個區進入產業名區“百強”榜,6個市進入產業名縣“百強”榜,三地經驗做法入選六大典型模式及“出圈”案例。
產業名區“百強”中,武漢市漢南區、武昌區、東西湖區、江漢區、江岸區、黃陂區及荊州市沙市區分別位列第31位、47位、49位、68位、80位、97位、99位;產業名縣“百強”中,宜都市、仙桃市、大冶市、潛江市、漢川市、枝江市分別位列第57位、64位、72位、75位、76位、98位。
這是《研究》共分為四大部分,包括“百花齊放:2024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結果”“模式解碼:產業名城高質量發展的六大典型模式及‘出圈’案例”“前瞻未來: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的六大趨勢”“策略制勝: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的五大建議”。考慮到縣級行政區與市轄區在功能定位、城鎮化水平、行政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差異性,對二者進行了分類評價研究。評價體系分為“產業競爭力”“創新引領力”“轉型驅動力”“品牌影響力”四大綜合指標,涵蓋各地去年的經濟實力、發展潛力、創新動力等8個二級指標和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等23個三級指標。
《研究》發布的六大典型模式中,沙市網絡流量驅動的“流量變現”模式、宜都聚焦主導產業鏈的“精耕細作”模式、漢川數智賦能帶動的“老樹新芽”模式作為代表入選。
《研究》認為,未來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將呈現六大趨勢:一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將持續夯實產業名城的發展根基,二是精準把握產業“風口”將決定產業名城未來競爭力;三是打造產業IP將成為塑造產業名城影響力的重要抓手;四是營商服務品牌化將成為提升產業招商吸引力的通行舉措;五是基于要素稟賦比較優勢的產業協作將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范式;六是產業科技創新將朝著更加務實、高效的方向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