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姚赟
8月21日下午3時,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表示,近年來,中國商業銀行凈利潤的增速持續放緩,主要是受到了貸款利率的持續下降,凈息差不斷收窄的影響。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 (來源:國新網)
廖媛媛介紹,今年1至7月,銀行新發放企業類貸款平均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39個基點,較2021年下降了超過100個基點。上半年,商業銀行凈息差1.54%,同比下降19個基點,也較前期高點下降超過50個基點。凈息差的收窄導致了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增速明顯放緩。由于中國的商業銀行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80%左右,凈利息收入的增長放緩對于利潤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另外一個影響凈利潤的因素是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降低服務收費,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已經連續5年同比下降。
她還稱,保持合理的利潤水平對于銀行及時補充資本金、維持穩健的運營、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面對利潤增長放緩的壓力,近年來,商業銀行也是通過多種方式內部挖潛、降本增效,目前中國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仍處于一個合理的區間。今年上半年,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長0.4%,仍然實現了凈利潤的正增長。它不僅盈利了,而且它的凈利潤還是呈正增長的。同期銀行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也基本保持穩定。
關于民營銀行凈利潤增速出現負增長,廖媛媛表示,今年上半年,民營銀行總體是盈利的,但是有幾家民營銀行凈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這些銀行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直接影響了當期利潤,導致了民營銀行凈利潤出現階段性下滑。